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北大附中45周年校庆正文
65届校友徐萍:难忘的中学时代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 16:06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65届1班 徐萍

  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是学生时代。而在学生时代中,最难忘的是中学时代:充满着初涉世事的好奇、振奋人心的理想、丰富多采的生活。简直就像一架刚刚离开地面起飞的飞机,开足了马力要向兰天冲去。中学时代既摆脱了小学生活由于无知而带来的单调,又没有大学生活中由于成熟所带来的人际间的淡漠,它的确是人生中的金色时光、七彩世界!而我的六年中学生活都是在北大附中渡过的……

  一、104中学

  1959年,我小学毕业时,因2分之差没有被当时赫赫有名的101中学录取,而接到了104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伤心之极,大哭一场,因为我万万没有想到104中后来会改为北大附中,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101中学。

  59年的104中,我记得仅仅有一座三层教学楼,仅仅有初中,仅仅有一个三百米跑道的操场,再加上一些矮小的平房。没有宿舍、没有食堂、没有设备优良的实验室,没有……。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批人数不多,但非常好的老师。由于年代已久,我已经记不起我入104中时那些老师的名字了,但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负责、那么和蔼可亲,又那么循循善诱。60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我们入学后就赶上师生们都要减粮食定量。我们由于年纪小热情高,把自己的定量标准报的很低,老师们动情地告诉我们:你们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宁肯老师们多减点也不能让学生们把定量定的很低。为了保持热量,我们的体育课停上了,老师就带我们在教室里做游戏。午饭时,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带的饭菜,只要有好一点的,我们就去叫老师来一起“改善”,但老师总是以种种借口推辞。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师生情谊是很深的。

  二、建校初期的北大附中

  我上初二的时候,104中学改为北大附中。由于我们年纪小,对改校名的内幕知道很少。但在我们眼里,学校确实变了,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昔日围墙外的菜地,不再有鲜红的西红柿和紫色的大海茄,迎风摇曳的小树木也被砍去不少。学校围墙向南向西扩展了许多,到处都堆放着建筑材料,校园内也挖了许多又深又长的地基。我们到处跑啊,跳啊,看啊,摸啊。心中想着:新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呢?能比得过101中学吗?我当时特别希望能超过101中。

  学校在建设,我们有时也参加建校劳动,其中也有很多趣闻。有一次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墓,有不少陪葬品。午休时好多同学都围着看,希望是一座古墓。我们甚至把历史老师拉来,非让她考查一下墓的来历,或许还能讲出一个美丽的故事来,因为墓中埋葬的是个妇女,我们看见了她那长长的头发,胆大的同学甚至还摸了摸。历史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鉴定,在鉴定前任何人都不能动里面的东西。为保护国家文物的责任感,使我们都要报名站岗。但没过多久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座并不很古老的普通的墓,里面埋葬的是个小姑娘,陪葬品也不算珍贵。但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呢?她为什么这么早就死了呢?我们班的女同学在一起议论了许久。

  三、腾飞的北大附中

  62年,我升入本校高中,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是陈刚白老师,第二任班主任是饶毅老师。上高中以后,我感到学校的面貌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盖了一座高中楼宽敞明亮,旁边是学生宿舍楼,高中部的学生可以全部住宿。还有一座大饭厅使所有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就餐。大饭厅兼做礼堂,经常有知名人士来做报告,我印象最深的有候仁之教授的地理科学报告、万里之子万伯翱上山下乡锻炼的报告、攀登珠穆朗玛峰随队记者郭超人的报告和著名指挥家秋里的音乐讲座,这些激动人心的报告扩大了我们的眼界,促使我们更加勤奋地学习。

  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学校一下子建了那么多在当时是设备极优良的实验室,有物理、化学、生物等,还有很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据说都是从北大调拨来的。而且学校一下子就来了那么多朝气蓬勃的年青老师。像我们的数学老师李孟飞,他年青的就象我们的大哥哥,他的精力特别旺盛,讲课时声音非常大。我们的化学老师赵光宇,讲课幽默,由于他有胳腮胡子,我们暗地里叫他“马克思”。我们的语文老师杨贺松,她的气质特别高雅,我由于喜欢她而特别喜欢文学,还有俄语老师辛淑瑞,物理老师陈育林、李慰曾,化学老师刘石文,数学老师颜同照……他们到北大附中时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由于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识水平在当时的中学教师中是比较高的。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在高中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后来我们上了大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少学了不少知识。参加工作后是依仗着高中的坚实基础,才得以发展的。

  最难忘的还是我们的两位班主任老师:陈刚白老师和饶毅老师。现在想起来,他们的性格几乎相反,但却都对我们那么好,陈老师教政治,他寡言少语,性格内向,对我们和气得从来没有大声说过我们。但他最会讲道理,课上课下的讲话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把道理讲的清清楚楚,使我们心悦诚服的听他的话。高二期末时知道他不再当我们的班主任,很多人都哭了。直到现在,我们班每年的聚会都要请陈老师,前年我们还为陈老师举行了一个特别隆重的六十大寿的庆祝活动,许多在外地的同学都赶来参加。而饶毅老师与陈老师的性格恰恰相反,她坦率、直言快语,性格外向,她教我们俄语,平时说话也像她念俄语一样又快又利索,声音也特别响亮。她是个很要强的人,因此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她甚至希望我们当中能出现“像毛主席那样伟大的人物”,而她决心做一个徐特立那样优秀的教师。当然,我们现在已年近五十,肯定全班同学都辜负了她的期望,我们甚至有愧对她的感觉。饶老师现在早已离开北大附中,与我们的联系也少了,但我还是很想念她,感谢她。因为她和曾凡琪老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由于她们的指引,使我的人生观起了巨大的变化。

  难忘的校园、难忘的老师、难忘那丰富多采的生活。当我90年返回阔别25年的校园,又见到了已经旧了的楼房,已近退休年龄的老师和那么多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同学,心中感慨万分。可喜的是我们的母校北大附中已经是全市屈指可数,全国赫赫有名,并已经名扬国外的重点中学了!

  愿我的母校蒸蒸日上,永葆青春!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

  1995年3月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