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东西南北大学生正文
晏才宏:讲师之死与大学之痛

http://y.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10:38 东西南北·大学生

  晏才宏以“讲师”名义庄严地走了。

  1000多篇来自学子们的悼念文章令人想起臧克家的名作《有的人》。

  在社会默认的学术良心的底线不断下移,当学术职称的评价标准严重扭曲,而且泛滥成灾趋势时,晏才宏却用他一生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一个原本非常简单的道理: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制作/小莉

  人物晏才宏

  原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上榜编号11

  魅力指向博学爱岗醉心教学

  魅力指数20

  至尊魅力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他为什么被称为好老师?

  BBS悼文:“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

  如果不是痛入肺腑,写不出来这样充满诗意的凄美文字。在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晏才宏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的电路课,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学生称他为“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晏老师在学生中有个绰号叫“关公”,指的是他对不认真听课、考试通不过的学生“毫不手软”。而他的模拟电路课在学生中戏称为“魔电”,这既包含着学生对他讲课的夸赞,也有学生对他严格要求的敬畏。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假期我去做了检查,昨天拿到结果,肺癌晚期。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去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堂电路分析课,晏才宏向学生们宣布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口气却平静如常。往日活跃的课堂顿时沉寂下来。

  他平时总是满脸微笑,那天却显得忧郁,讲话有点激动,脸都红了。他平时从不拖堂,那天却好像没听见下课铃声,继续讲下去。这位57岁的老教师,似乎想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部告诉他的学生。最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粉笔时,他的眼中透出无奈和哀伤。

  然而,一周后他又出现在讲台上。“新老师还没到位,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把第一章讲完,告一段落,以便新老师日后衔接。”那一课,许多学生是含泪听完的。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你们就是我未能完成的艺术品。真对不起!”临下课时,他这样向学生表示歉意,同学们则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个老师若单是讲课好,并不足以赢得学生如此爱戴,最令人感佩的是他对学生的耐心和热情。他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为学生答疑,无论在校还是在家,他身边都经常围着一群不时提问的学生。起初他住城里,离校区很远,晚上常因答疑错过校车,回家还会接到学生的电话。于是他住进了校区招待所,以便接待学生。最后他索性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他为什么还是讲师?

  BBS悼文:“但愿天堂里不会再有教学了,这样你就可以潜心搞科研和写论文,也许很快就能评上‘教授’。”

  犹可感慨又令人无法释怀的是,这样一位身后被千人怀念、颂扬的老师,却至死连个副教授也没评上,仍还只是一位讲师。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在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论文,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

  是晏才宏没有能力写出科研论文吗?知情者认为,这一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即使不写论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本教材。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论文,是因为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晏才宏自己的回答则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上海交大负责人对此的解释多少有些差强人意:“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然而晏才宏老师以出众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进入人类知识殿堂,其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存在意义,不是早已超出“全面”的层面?

  他顶起的大学精神

  BBS悼文:“我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授只是把授课当作副业,并未具备足够的认真程度,又或是讲得过于深奥难懂,上得学生们不知所措。”

  在悼念晏才宏老师的网站上,有一篇这样令人啜泣的文章:“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是含着泪看完写您逝世的这篇报道的。如果是在没上大学之前看到这篇文章,我也许对您的感念仅停留在一个尽职的大学教师范畴里,可是当我亲身经历了两年大学生涯后再来看,发现您这种不为虚名,一心扑在教学上的作风在当今的大学里真是屈指可数,足以令人崇敬。

  如今,教学已成了高校的一种奢侈品,被弃之一旁。我们在一个个充满院士和学术大师的大学里,却有很多人四年里没有听到过大师的一堂课,甚至连尊容也难得一见。这是何等的悲哀!我不知道,那些沉迷于科研的大师们,还是否能够担当“老师”这一令人尊敬的称呼!大学招生简章上那些洋洋洒洒的院士姓名,难道真的就成了名校皇冠上的夜明珠——只可远观而不可见面吗?真的有些嫉妒交大那些听过您讲课的学生,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了您。”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标准?许多学生这样回答:我们不看他的职称和头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只希望老师能把这六个字演绎好。一位学生在追忆文章中的一句话引起强烈共鸣:“晏老师头上没有什么光环。但他赢得了一位党员教师的最高荣誉——学生的爱戴。”这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大学精神。

  他揭开的大学之痛

  BBS悼文:“真正让人感慨甚至痛心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它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竟与我们学生自己的评价如此相悖、如此遥远?”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不能安下心来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他们整天在提心吊胆中应付着考核的数量和分数,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还会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潜心教书育人,长期计划静下心来搞一门对社会发展有益但是短期间看不见效果的学问呢?如果学校的考核机制的重点只是放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上,那么,还会有几个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面呢?这样下去,中国教育的未来又在何处呢?在大学里搞“大跃进式”的科研成果考核,从眼前看像似激励了勤奋并且有成果的教师,惩罚了懒惰或者还没有出成果的教师,但从长远看最后尴尬的是学校,吃亏的是学生。

  现在,虽非出于晏才宏老师本意,但他的逝世还是以最极端和沉痛的方式,提醒我们认真反思僵化的教师评价机制。而当教、学两个方面都受到如此质疑和挑战的时候,这个教育制度,也确实到了必须反思和改革的时候。

  下期预告: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悲哀与抱怨,很多高校都是“院士一礼堂,教授满街走”,但学生们很难一睹容颜。中国式教授的体制阴影在哪里?教授们到底都在忙些什么?下期,本刊“学府社会”版块重磅推出“炮打教授”一组,相信你会茅塞顿开。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周杰伦全记录 更多>>
[李 玟] So Good 妙极了
[周杰伦] 我的地盘
[F.I.R ] 死心的理由
[王 蓉] 哎呀(迪曲)
[原唱原声] 现在到永远
图铃狂搜:
 更多>>
恋曲1990 情人 风雨无阻
小薇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没你不行 第一次 I Believe
飘摇 一生何求 爱简单
爱的主打歌 那些花儿 勇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