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背后的汗水和思考--沈力:别说(音频) |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4:03 新浪校园 | ||||||||
沈力:北京大学04级中文系,自幼学习美声唱法。曾获盖中盖杯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重庆赛区美声唱法铜奖,第二届全国学生艺术节声乐比赛重庆赛区一等奖,首届重庆青年歌手大赛美声组第三名,如今,他以十佳复赛第一名的身份顺利闯入决赛,但这背后藏着多少汗水和思考,在采访过他后才略知一二…… ![]() 北京大学04级中文系沈力 身材高大、留着黄色卷发的沈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活泼开朗,美声深沉的气息在采访中都很少流露,与他在台上身着燕尾服时的激情四射宛若两人,与所有大学生一样,它同样对时尚有着执著的追求、对运动有着迷恋的情愫。 美声唱法,常常给人雄浑有余亲切不足的感觉,很多歌唱家常会在这个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沈力也在采访中着重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他在选歌上的经历。 采访中,沈力首先谈了他对北大十佳歌手大赛的看法:“因为我唱美声的关系,高中时参加的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赛以及重庆那边大大小小的声乐比赛大都是同叔叔辈的在比,十佳算是第一次和同龄人同台竞技,感触颇多。 这次比赛和以往的比赛有很多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扎根于校园,这就注定了它充满活力与朝气。它虽然没有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执著于专业上的精益求精,但却多了来自于学生们特有的生命力;它也没有商业比赛丰厚的奖金,但却多了许多校园音乐人所倾注的满腔热情。我想,它之所以在北大这片圣地经久不息的传承下来,大概也是因为它具备的的这些特有魅力吧。” 接着,他谈到了自己在选歌方面的体会:“为这次比赛,我考虑了很多,尤其是在选曲方面。初赛时,基于以往比赛的经验,选择了一首难度很大的咏叹调,虽然在临上场之前前届冠军(北大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长李俊成)还在跟我说考虑换换曲目,这样艰深的歌曲不会受欢迎,但我依然很执著的唱了,结果出来,小组第二,排在唱民族的姐姐后面,后来朋友都说,姐姐一上台就很能吸引观众的耳朵,大家形成了一种沟通,一种互动,而我一上台,大家都不知道在唱什么,有反映者寥寥,‘复赛时还是考虑换换曲目吧’。” 自信来自于实力,到了复赛,沈力仍然走着高难度的路线:“到了复赛,我也就这么上去唱了,曲目是换了,但依旧是那种艰涩难懂的歌,不过万幸的是好像很对评委的胃口,给了我第一,朋友们说是因为看到我以前获得一些奖项,印象分上去了,但不管怎么样,决赛是进了,而且是第一。”沈力是谦虚的,平心而论,美声唱法的现场效果是要好于通俗歌曲的,比赛当天记者也在现场,沈力博得的掌声绝对不输给任何其他选手。当说到第一时,身经百战的他还是显出了会心的微笑:如果说根叔叔辈们比赛需要从头到尾研究技术细节,那么在十佳的赛场上他只需要全心投入,在这里他寻到了更多更纯粹的快乐。 然而,音乐是给别人欣赏的,发挥实力的同时更应考虑到大家的欣赏水平,对于即将开始的决赛,沈力如是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考虑如何才能寻求到专业和气氛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难度适合参赛,又能带动全场观众。拿了很多歌作比较,也有很多朋友帮忙出谋划策,最后决定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斗牛士之歌》,同时我也希望这首歌能伴我走向最后的成功!” 采访是简短的,但在这短短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沈力对北大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深厚真挚的情感,更看到了“十佳”在燕园生活中的影响力。歌手有了“十佳”,才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十佳”有了这样优秀的歌手,才会越办越好,成为校园生活中更大的亮点。最后,预祝沈力和其他歌手在决赛中用优异的表现长处我们的主题 ——“今夜,我们用歌声说话……”(作者:齐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