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青春校园正文
当前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http://y.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6:16 中国青年报

  作者:单士兵

  书籍是引领人类从洪荒到启蒙的捷径。而对今天身在校园的孩子来说,健康的贴近他们心灵的课外书,对他们个人气质、智慧、修养、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人文精神的提升,必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过,1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则消息告诉我们,今天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符实:近日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文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而12月20日的《新民晚报》上,同样有则让我心情不能平静的报道: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03级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学生的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可见,我们的学生大面积人文精神“缺氧”。

  事实上,当前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可以肯定,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层次的浅薄,是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其实,学生人文素养仅仅依靠中学语文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本身,打着深深的知识性、政治性烙印,也比较缺乏人文元素。加上中学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被语法、词汇和结构等因素肢解的机械僵化的知识与技术教育,很难给学生带来思想陶冶和人文情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能否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显然极其重要。可是,名不符实的课外书,最终只能造成学生整体阅读的单调,使他们缺乏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造成个性缺失和创新不足。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学生长期陷于考试类书籍之中,只能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其实,课外书是学生们为紧张的读书生活减负的“良药”。读书有“谋生”与“谋心”之分,前者即“学以致用”,后者则是“心有所安”。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心有所安”,他们又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审美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实现语言能力和人生修养的质的飞跃呢?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特别看点:
·大学有问题系列访谈
·农村子弟的奋斗历程
·妹妹的男友爱上我
·话题:没作弊的举手
·恋爱中,请勿打扰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