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资讯前沿正文
语文教育成为工具 中小学语文还要尴尬多久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 11:35 重庆晚报

  编者按 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和知识。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教育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面对中小学语文的尴尬与纷争,我们仍不能释怀。请听听来自本市民间的声音。

  中学生学语文为啥有“三怕”?

  傅一河(高中语文教师)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作品)。中学生作文也太假:他一上街,街上有盲人,他扶盲人过马路;他一上车,车上有个老大娘,他给老大娘让座位;他一低头,地上有钱包;他一放眼,发现一个小偷。一写老师,老师肯定死;一写战胜挫折,就说父母亡;一说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充满死人气息。

  语文定位不准。说它是文字吧,不培养文字学家;是文学,不培养作家;是政治,不培养革命家;是道德,不培养道德家。语文“四不像”,造就无数教书匠。

  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公开课”。它先在暗地里“公开”,演练至烂熟。而在正式公开的课堂上,老师行云流水,学生们配合默契: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肃静,什么时候作沉思状,什么时候豁然开朗,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明知老师“做秀”,学生也不敢不配合,戏谑之:“你是风儿(疯)我是沙(傻)。”

  语文新教材精华纷呈:孔子的仁爱、屈原的忠贞、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雄、舒婷的热情、海子的孤傲……我先感动而后感动学生。杜威说:“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因此我心中的语文,就是帮助学生体验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并依赖这些对一切假、恶、丑进行审视、批判与否定,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

  语文是最讲个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感情碰撞,融合,沉淀,升华,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自然,其指向永远是向着内心。讲台产生思想,也产生作品。然而少有语文老师“以我手写我心”的。为什么?子云“述而不作”,今有照本宣科。备课有教参,考试有考纲,练习有答案,试题有标准。中规合矩,不逾雷池一步。否则,“毛”找不着依附的“皮”。现在好啊,对教师“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揪辫子,不装袋子”。无奈上了点年纪的老师,已经养成改不过来的习惯了。

  语文地位低。语文老师绰号“语老五”。在学生课桌上,一套套参考书数理化俱全,惟独不买语文。一篇古文,从开学背到期末还是吭哧吭哧背不动。数理化家教红火,而语文冷落。其他科的老师有时挖苦学生:怎么不会审题?为何不知表语?怎么不了解历史?全是语文惹的祸。

  确实,学了十几年语文而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也写不好一篇完整的应用文,博士生的语文测评成绩差得令人瞠目,报纸电视上经常出现错别字,播音员主持人不时读错音……而台湾的中学生用古文写作;印度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其梵文;法国政府更是不惜“血本”地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我们呢?中国名牌高校的教师普遍都有很高的外语水平,但有如辜鸿铭、林语堂那样能用非常好的英文写出皇皇大作的教授吗?文坛上产生不了新的鲁迅,舞台上看不到新的梅兰芳,科学、文化、艺术界难产真正的“大师”。我不禁疑问,“大师”夭折到底在哪里?在何时?

  语文必须考高分。其他科目考分不高,可以责怪题深了、难了、偏了。语文分不高,就只能怪语文老师教得“歪”。语文最好学,但是语文最难学好。一是做人与作文很难灵肉合一,二是大量“功夫在诗外”。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三怕”仍然缠人。

  小学语文教育须直观具体

  潘星华(小学教师)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想像、描述的“形象思维”,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特征是长于感受、感悟,但是短于理性分析。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拒斥抽象、概念的理念化方法。

  下面以小学一年级(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下学期课本的一首叫“春天”的儿童诗为例。这首诗如下:

  “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

  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

  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

  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

  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

  这是一首表现了生命渴望复苏,渴望发展,在春天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所作出的回应。不料,我们的教案,却提出了“春天到了,是真的有春姑娘在对冰雪说话吗?”以及“冰雪为什么会融化?”这么理性的问题,教案要让学生理解春天到了,是因为天气暖和,冰雪才融化,而不是真的有春姑娘在对冰雪说话。

  教案把这样一个能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文学课,变成理性的自然课,这很可惜。如果教师在教课时,重视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不但好好地朗诵它,而且有条件把学生带到春天的野外去,我想结果大不一样。

  在中国的小学语文教材,自从清末民初,具备艺术性、趣味性和语文教育价值的儿童文学就取代了封建师塾的《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以及《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读物。既然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教师必须掌握“儿童文学方法”。

  如今具有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充实人生的感觉,而且传达错误的价值观。当孩子失去了今天生活的充实感和幸福感的时候,未来其实只是一句空话。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钱金明(教研员)

  我们知道,每一位语文教师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往往要静下心来,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课余时间,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那么一学期这么多的小练笔、小作文、大作文如何精耕细作得过来呢?况且,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都是“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要使学生自主作文,其中保持其写作的积极性是前提。况且,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最后一道工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二次作文,重新写作服务。

  我觉得应该重批轻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两次评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学生交上作文,教师只做评点和指导。对优点充分肯定,对不足及时指出。如“第一段开门见山,很简洁,老师很欣赏”,如“这句话前后有点矛盾,请改正确”,“加入人物心理描写更好”,然后写出满怀鼓励期待的评语,及时发给学生。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批评认真修改。评语又使学生获得改好作文的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勇气,所有学生都积极修改,然后教师再次评出分数等级。最后,有机会对学生优秀作文进行展示。经过两个的轮回,“重批轻改两次评分”批改方法,会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学理工科的能不学好语文吗?

  钟琪男(工程师)

  记得我大学毕业时,老师说:“有些同学是大学毕业把小学学的东西给忘了。”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学们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里,病句、冗句、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以及错字、别字、乱用标点符号,有的逗号、句号不分,有的干脆一“逗”到底、只在文章结尾处打个句号……在老师心目中,这些都应该是在小学阶段掌握的基本功。可是,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还须指导老师手把手地讲这些基础知识,显然太不应该了。

  可见,小学教育有多么重要。读书,首先是从认字学起的。我们说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知书识理”。而这一切都是以小学语文教学拉开序幕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训练学生正确、准确、规范地应用汉字,也包括书写汉字的笔顺、标点符号的应用,然后则应进一步做到文从字顺,辞以达意,无病句,无歧义,不会令人模棱两可。中学语文教学则应该更进一步提高。可惜,如今小学、中学的语文教学显然忽略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应试教育使得考试向“标准化”看齐,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都有标准答案。有些语文考试得高分的学生,不过是应试的能手而已,离“正确、准确、规范地应用汉字”目标还相距甚远。

  有人认说学外语的人不需要学好本国语言,这显然是谬论,连中国话都没有过关就想动手翻译外文,这不是鬼扯淡吗?至于理工科是否要学好语文,其实不需多讲,因为不能正确理解和正确表达,在任何一门学问中都是寸步难行的。世界级的大师,如钱学森、华罗庚、李政道等,全都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今有些大学毕业生,即使是文科生,也写不出好文章,理工科毕业生情况更差。我敢断言,这样的“人才”很难成大器,因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先天的缺陷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编辑:稻草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女博士不是灭绝师太
·女生道德为何失守
·原味校园酷图50张
·男生和女生甜蜜瞬间
·能不能在酒吧打工?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病重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