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特别策划:许多人在默默无闻中行善(2)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1:47 申江服务导报

  


  老人已经逝去 可我们还在黄浦江边捞垃圾的故事

  文/职烨 摄影/李燕 [发表评论]

  1999年4月,一个叫做王显明的老人开始在黄浦江边上的吴泾公园打捞垃圾;到2003年1月他因为癌症去世,其间风雨无阻,整整坚持了4个年头。

  2002年春天,“游牧人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里的几个年轻人在黄浦江沿岸进行生态考察,他们看见颤颤巍巍立在岸边的高堤上捞垃圾的老人,从此加入到这个完全自发的志愿活动中,至今没有中断。

  4年间,王显明老人用他的脚在岸边走了2880公里,捞起400余吨垃圾和200多具动物尸体;两年来,这批青年人跟随着老人的步伐在岸边捞起的垃圾数也数不清。

  记者从这些年轻人这里读到这些年来在黄浦江边上演的感人的故事。他们说,只是想跟着老人的步伐,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

  每周捞一次垃圾

  2004年10月17日,中午12点。打捞垃圾的志愿者吴浩斌。

  在地铁站换乘龙吴路公交车。40分钟车程之后,一条干净宽阔的大道展现在眼前。道路尽头,就是吴泾公园。当年王显明正是在这里捞了4年的河道垃圾。

  门卫早已对志愿者眼熟能识。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已经被翻烂的白皮本,封面上书:“继承王显明遗志,保护母亲河活动登记册”几个大字。这本记录是吴泾镇政府强烈要求登记的,而更多的志愿者不愿意留下名字。

  翻开记录,早晨10点,有5个志愿者刚刚来过。公园门卫旁边的小房间里,堆着一把竹竿。每根都有5米长,头上是用尼龙丝编起来的直径为半米的网兜,重5公斤——这些捞垃圾的工具,都是王显明生前自己一根一根做出来的。

  每次活动的时间和人数都是不固定的,一般安排在每周末大家都休息的时间。活动比较随机,有空就过来帮忙,每次装满4个垃圾桶就回去,每个装100公斤的垃圾。

  吴浩斌向记者回忆,两年前的春天,他和他的伙伴们在江边第一次看见王显明。老人一个人拿着竹竿站在一米高的岸堤上一寸一寸地挪动。那个镜头,成为所有年轻人记忆中永远的定格。

  和老人的第一次见面

  2002年春天的某一天。

  吴浩斌和他的朋友们正进行“黄浦江沿岸生态考察”活动。他们从黄浦江的源头安吉开始徒步考察,每天步行8个小时,用脚一寸一寸丈量,目睹了黄浦江水由清变黑的全过程。

  走到吴泾公园的时候,已经是这次活动的尾声了。吴浩斌和他的朋友们当时都觉得非常绝望,这一路上他们看到无数只手伸进我们的这条母亲河,看见她一点一点地变成脏兮兮的模样。

  王显明此时正站在岸堤边捞垃圾。每天,他一个人到河道边清理垃圾,每天捞出2筒垃圾,工作2小时以上。

  “他一米六零左右的个头,非常瘦小。一个人举着那样长那样重的竹竿,在没有保护的堤岸边上一步一步地挪动。我们当时心都揪起来了!后来我们知道他那个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还是每天到江边去捞东西,捞三四百公斤的东西。我们想,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吴浩斌说。

  一个人的守望

  记者很幸运地在他们细心保留下来的录像资料中,看到了这位瘦小的坚毅的老人。

  他没有接过婚,没有孩子。一个人住在离吴泾公园不远的一处平房里。开始捞垃圾的时候他66岁,脸上的皱纹让人想起山西的红枣。他说,每天看见黄浦江上铺散开来的星星点点的蛤蟆皮一样的垃圾,就觉得难受,他觉得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他很穷,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专挑没人要的大肥肉,肉老板同情他,每次都好心地多称一些给他;他自制打捞垃圾的工具的时候,跑了很多家店,比较哪边的网兜更加便宜;当后来吴泾镇政府帮他添置了一些专用垃圾桶之后,他走了很远的路怀里揣着一大塑料袋的花生米,硬要分给工作人员一些,表示感谢……

  他叮嘱志愿者戴上安全帽;让女孩子不要站在岸堤上,说这样会有危险,自己却总是第一个爬上岸堤拿起长长的竹竿;他一定要求自己制作工具,并说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他大冷天只穿单鞋站在江水边,手上都是冻裂的口子;不知道自己病情,埋怨医生不给他开刀,只想着做完了手术就可以好起来,就可以像从前一样捞垃圾;他病得很重,一能够走动就还是乐呵呵地去岸边打捞垃圾……

  2000年11月,王显明的捞垃圾事迹被大家传开,吴泾镇特别搞了一次志愿者大会,召集了200多名志愿者,让老人带领一起捞垃圾。

  那天,镜头里的老人格外高兴,他前前后后地转来转去地告诉大家捞垃圾的技巧,别人揽着他的肩膀说:“这些具体的事情就让他们去办吧,你年纪大了!”

  王显明翕动了一下嘴唇:“我是肯定要上去(捞垃圾)的,我是搞实际工作的。”

  两年练就专家 

  记者这次去体验活动的时候,吴浩斌特意把时间定在下午1点以后。他说这时涨起的潮水刚刚退下,最容易把脏东西冲到岸边,这时候打捞垃圾也更有成就感。

  跟着王显明捡了两年多的垃圾,吴浩斌和很多志愿者对于潮水的涨落及时间都了然于胸。他给记者看了一本密密麻麻做满记录的练习本,这是王显明生前留下的东西,从第一天开始老人就每天记录潮水涨落的时间、风向和每天打捞上来的东西。

  整整几大本。

  现在志愿者们根据这些记录,已经可以基本摸清涨潮落潮的时间、风向的转化、每个季节的区别,以及诸多细小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是专家。

  捡垃圾比丢垃圾难得多

  我们跟随吴浩斌亲身体验了一回捡垃圾的辛苦。

  要抬起那根长竹竿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扛在肩上重心不稳,把竹竿伸向水面打捞垃圾就像在做体操平衡木动作;水里的腐草和污染物往往纠结在一起,很难将垃圾单独网出来;由于竹竿太长,垃圾捞进网兜,提上来放进垃圾桶需要很大的臂力和技巧;堤岸一米多高,围栏只有20厘米,拿着长竹竿使劲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翻到水里。

  几竿子下来,很快就汗流浃背、手软腰酸。

  相信每一个自己这样捞过一回垃圾的人,一定不会再向黄浦江乱扔杂物———他知道自己的随手一挥必须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挽救回来。

  我在干,我胜利

  很多人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活动不是很理解: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做一件精卫填海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的意义,这种志愿活动是不是有些形式主义?

  吴浩斌的想法很能够说明问题:“刚开始只是被老人的精神感动了,觉得他一个老人都能够这样坚持不懈,我们真的想和他一起分担些什么。后来老人过世了,他说他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干干净净的黄浦江,我们就想帮他了这个心愿。虽然我们能做的真的太少,但做一点是一点,做一点就离那个目标近一点。”

  2003年,王显明老人终于没能捱过那个春天。

  之后的两年间,500多个年轻人先后接过老人手中的竹竿一天一天地徘徊在江水边。

  他们说,逝去的老人就是他们的图腾,当太阳将黄浦江照得灿烂一片时,他们总是看见老人挥舞着竹竿,站在大堤上。

  王显明经典语录:

  1.2000年1月,王显明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

  记者:很多人都说你是为了要出风头才这样做的,您觉得呢?

  王显明:……看到黄浦江干净了,我就高兴。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很高兴。

  记者:你这样天天捞,有什么用呢?这些不都是国家才做的吗?

  王显明:……国家太忙了,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捞掉一点是一点,能捞多少就捞多少。要是所有的人都发动起来,效率就大了。

  2.2001年6月,王显明的身体状况明显开始恶劣。在刚接受化疗之后他面对镜头始终保持笑容。

  王显明: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有事情做,我很开心。

  3.志愿接力者吴浩斌向记者这样讲述老人的遗愿。

  王显明:我这辈子,有两个遗憾:一是没能够成个家,有个孩子;二就是没能为黄浦江活到80岁。[发表评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男生必玩的游戏(图)
·大学宿舍卧谈聊什么
·经典校园民谣荟萃
·大一到大四你变了吗
·失恋时听的150首歌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蔡 琴]你的眼神
·[萧亚轩]地 下 铁
·[庾澄庆]命中注定
心灵魔镜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