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屡屡受挫 大学生呼吁快快建立校园职介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 10:3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高校打工族”求职屡屡受挫 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结束了两个月的暑期打工生活,重新踏进校园,他们的打工情况怎么样?他们为今后的就业准备好了吗?记者就此作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各大高校在暑假出现了“打工热潮”,但是,大学生们却屡屡遭受求职挫折,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普遍呼吁:应该快快建立专门的职业介绍机构。 调查:暑期打工花样多 据调查,在暑期,大部分大学生在打工。而现在高校内最为“吃香”的职业是家教,在记者调查的部分大学生里,就有17名曾经做过家教。四川师范大学的邹媛媛,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曾做过家教,她认为,家教工作比较稳定,很适合学生做兼职,还与她学的师范专业“对口”;还有11名同学曾做过推销工作,大体是推销化妆品、洗发水之类的商品。西南交大电子信息专业的张宁介绍,他就在学校的其它公寓推销方便面;还有一些学生去餐馆端过盘子、洗过碗,更有一些学生在大街上发放传单。除开这几种职业外,一些新兴职业也吸引了不少的大学生,比如说做商品代理和网络管理员,四川大学的高路明就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管理员,主要负责网吧的上网管理和系统维护。 途径:“人托人”找工作 记者在各大高校的张贴栏里发现,招聘广告占了很大一块阵地。但真正通过这类广告找到工作的人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大学生则是通过“人托人”的介绍找到工作的。 据了解,贫困学生到学校报到后,学校为他们开了“绿色通道”,并准备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但由于这些岗位有限,使得一些家庭不困难,而又想打工的学生不得不到校外去寻找机会。其实,各大学校的后勤服务中心都开设了专门的勤工俭学机构,不但针对贫困学生,也为想打工的学生提供服务。而大多数学生则反映,因为“僧多粥少”,很多学生都争取不到这样的打工机会。川师大一同学还告诉记者:“学校介绍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在校内打工,这对于想提前接触社会的同学来讲,没有多大的意义。” 现在,不少商家也盯准了大学生兼职打工这一波浪头,他们通过网络来发布用工信息。对此,记者了解到,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这些职介网站的可信度都不高。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了传统的职介机构。 呼吁:建诚信“校园职介” 采访中,很多大学生都反映,个人求职遭遇的陷阱太多。来自沈阳的川师大学生王玲说,她曾经到一职介中心去,交了60元中介费,可每次职介所介绍的工作地点离学校都太远,为了安全着想,都一一放弃了,中介费也就打了“水漂”。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川,来自达州市,他学的专业是软件开发,一个月前,他曾到一家职介中心去找家教工作,对方当时承诺一定能给他找个满意的,可是,当他交了50元的中介费后,这家中心却再也没有了消息。来自河南的靳凤清是川大中文系的一名大四学生,暑期在学校附近一职介中心找了一份推销工作,哪知道对方要求交1000元的押金,她没有钱交,只好作罢,可70元的中介费也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求职机构,由于大学生们普遍缺乏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为此,他们呼吁,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个比较正规的、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讲诚信的职业介绍机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校园职介”暗藏了很大的商机。 实习生何立记者赖永强 温馨提示 大学生打工兼职要小心! 一、小心中介骗人找中介首先要看其是否具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两证齐备,才可以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 二、公司“人间蒸发”求职者只需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以上班,但是往往在交了押金后,招聘单位又推脱说,目前职位暂时已满或者暂时没有工作量,要回去等通知,接下来就没有任何消息了,甚至公司也会“人间蒸发”。 三、传销陷阱深深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额回扣的引诱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 四、娱乐行业容易上当一般说来,娱乐行业大都以高薪来吸引求职者。工种则有代客泊车、导游、陪练等,学生到这种场所打工,往往容易上当受骗。在应聘时,一定要搞清楚应聘岗位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不要被眼前的高薪所迷惑。 赖永强 (编辑: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