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摔”是首每年都唱的挽歌 大四生怎样离校

http://y.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 16:11 中国青年

  网上流行一个帖子,说的是大四生离校前要做的20件事,包括:拜访一回你最尊敬的老师;认真地告诉她(他),我爱过你;很认真地穿一次西装(套装),啥的。

  综观20条推心置腹的忠告,只有一条与如何离校有关:“在宿舍里不要写类似‘某某到此一游’”。如此轻描淡写,显然不足以表现毕业生离校时的“狂欢行径”,君不见,砸破的玻璃、粗野的涂鸦、踢爆的暖瓶、撕成碎片的床单,更有从天而降的键盘、鼠标,甚至电脑。

  毕业生该怎样离校?文明或是“狂放”?静悄悄地离校难道是种折磨?粗暴的离校行为背后,是毕业生怎样的一种心理?该理解?放纵?亦或……

  

大四生该怎样离校?

  策划执行/王歆效

  毕业前那个恐怖的夜晚

  文/苏度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大学临毕业那个“疯狂”夜晚。

  还有不到一周就毕业了,空气里流动着一种浮躁,甚至有种让人不安的东西,终于,那天晚上8点多,爆发了。

  先是一个人在寝室楼前大喊着:“终于结束了,四年啊,我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啊!”这声音近于声嘶力竭,大家都趴在窗口,看着这个可怜人,接着,某个窗台上传来音乐声,非正常的音乐声。说它非正常,是因为声音肯定开到最大,可以想像,一个人在那音箱附近无法“生存”,这人肯定跑别的屋子待着去了。

  这么大的声音,平时肯定有人抗议,但今天,大家开始大声跟唱。上百人的大合唱在夜晚飘荡,无论那音乐里放的是男声,还是女声。

  又过了十几分钟,天空开始“下雨”,是白花花的纸片,明显有人剪裁过,要制造效果,那效果也像极了某些抒情电视剧的镜头。接着,白雨点变成“雹子”,有人往下扔书,一开始书还走向上的抛物线,有人“充满感情”地向天上抛,后来干脆直接往下砸,带着一种莫名的仇恨,场面逐渐失控。

  砸书的越来越多,好像有什么共同的东西被触动了,大家开始宣泄。

  从窗口看出去,经常能看见一个同学从寝室里面一下冲到门口,身体一前倾,一本书恶狠狠砸下来。

  那些四年最重要的东西,成了最“可恶”的东西。

  这时,下面的空地已经“戒严”,一些同学站在外围,谁也不愿被书砸到,但他们脸上的表情不是厌恶,而是激动,在这些书扔得差不多、有点儿平静时,有人在下面喊着:别停啊,再扔点儿别的,扔点儿响声大的!

  甚至有三四个人,打着统一的拍子,对着一个窗口喊着寝室名:×××再扔一个。

  不到一分钟,一个脸盆扔下来了,听它落地,我心里咯噔一下,在晚上9点,这声音太刺耳了,但随即就是一片欢呼,楼上楼下都是。

  接着,无数的脸盆、暖壶、杯子,劈里啪啦扔下来了,碎裂声、叫喊声、大笑声、音乐声,甚至暖壶爆炸声,交织一起,整个校园像被翻了个个儿。

  终于,有人开始往下扔——啤酒瓶子。

  地上已经是一片狼藉,啤酒瓶子都不是正常的碎裂声,围观的同学本能地向后靠着,一个更大的区域空出来了。

  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往下扔的几乎都是啤酒瓶子,有一个寝室明显刚抬了一整箱啤酒上去,扔下的是还没开封的啤酒。

  场面,开始变得恐怖。

  学校的老师和保卫处的人已经到了,他们大声劝阻,但无济于事,上面的人已经疯狂,他们知道老师在那里,也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但他们眼中,只有其他人的兴奋,以及自己的“畅快”,这一刻,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一群被激发出某种欲望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在违纪,但却以为自己有“权力”违这一次纪。

  整个“闹剧”持续到将近凌晨1点,老师们进入了寝室,和同学们交涉。快两点时,寝室楼彻底恢复平静,同学们开始睡去,相信大部分人睡得很香,他们不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事。

  事后,学校给了同学最大的宽容,一些“疯狂”同学虽然得到了处分,但都有一个“尺度”:不写进档案,让他们顺利毕业吧。不过,在一个系的通报会上,一个辅导员老师哭了,她说,那一个晚上,她觉得自己四年的付出没有任何意义。

  在那么多惊讶的同学面前,她没有擦自己的眼泪,就那么流着,她一次次问同学们:你们告诉我,你们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是啊,我们怎么了?

  幼稚地迈向未来

  小白 (大二女生)

  很难说清楚,大学四年会留给我们每个人一个怎么样的记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的大学生活,确实在生命最张扬的时段里,给了我们最充分的自由和值得珍惜的时光,因而,当师兄师姐们带着留恋回首校园时,常常会将自己心中的感慨不由自主地发泄出来。

  发泄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曰文,一曰武。自以为满腹经纶的他们,常常将人生感悟“泼墨”于书桌、墙壁、树木等校园各处,仿佛要永久给弟妹们留下惊喜,期待着作为后辈的我们去发现,虽然他们这种“文”的行为有些不雅,但我尚能理解。

  至于“武”的,宿舍的电视机被砸了,自行车挂到了梧桐树的枝干上,最有创意的某师兄,竟然在宿舍的门上挖了个人形,这让我不解,不解于他们的这种方式,不解于他们的放纵,同时也让我有了些许的不安。

  从校园走向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从幼稚迈向成熟的过程。但师兄师姐们,对公物不经意的所作所为,却在最后一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带着幼稚的放纵。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想看到的,是师兄师姐们展现给我们稳重可靠的一面,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能沉稳踏实地步入社会,而不是这样幼稚地迈向未来。

  粗野离校已是一种传承

  小赖 (大三男生)

  墙壁上零乱的涂鸦、窗户上砸破的玻璃、被踹得伤痕累累的门、校园路旁被拔掉的路灯杆、厕所里呕吐的污迹、某个窗户里飞出的暖瓶、盥洗间换上又被敲碎的玻璃、雪白的墙上用墨汁、红涂料写着诸如“郁闷啊”“滚蛋了”等等的语句。

  身处其中的我知道,他们中有尚未找到工作的,也有前程似锦的,要说就业不理想的人破坏一下公物尚可理解的话,那前程似锦的又为了什么呢?

  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心理现象,任何一个人在其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必定会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情,而这些比较消极的情绪,受学校规章制度的制约,未能及时发泄出来,到了要毕业的时候,他们感到自己身上的束缚完全消失了,发泄的情绪便找到目标,而以上讲述的现象,也便成了他们感受快感的方式。

  这一切都是大学毕业生临走时的“战绩”,这是他们近似疯狂的发泄,这些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为一种“潜规则”。而我认为,从很早开始,这一切便开始传承了,只是大家从未顾及过它错误的方向,也或许,此刻的大四生,已然淡忘了“天之骄子”的美誉,而作为将要毕业的我们,是到了该找找方向的时候了。

  可以理解,但绝不效仿

  柴洪祥 (大四男生)

  每每六七月份,傍晚时候的大学校园,是略带伤感的吉他声和着的觥筹交错、猜拳行令声,路上的摔碎酒瓶声和着男生楼里传来的鬼哭狼嚎声,午夜时分,呼酒买醉的大军尚未归去。

  这是大四学生在最后一段日子里的最后疯狂。不论男生、女生,也不论能喝的还是不能喝的,不断有人被从外边抬进来,当然,也有同学沉湎于CS、星际、暗黑等网络游戏或去网络聊天,此处不一一赘述。

  临近毕业,大四学生面临诸多矛盾,每天实实在在的日子里少了具体明确的事情,只等着离开,离开同学、离开校园、离开堕落;面临挑战——就业的挑战,社会的挑战,自我的挑战。年轻的肩膀就要扛上种种负荷了,但稍显稚嫩的心理还不能完全承担,于是他们采取这种近乎放纵的消遣方式,以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麻醉,他们都沉浸在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迷乱状态中。

  找到工作的学生,会自然地选择一种方式来“放飞饥渴”,而没找到工作的,看到别人都“嫁”出去了,自己仍无枝可依,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恐怕自己将来找不着工作,于是甚至有绝望的感觉,他们仿佛更需要“放飞饥渴”。

  发泄只是一个出口,在没找到更好的手段前,我们可以理解,只是,此种行为危险,请不要效仿。

  “摔”是首每年都在重复的挽歌

  刘丽虹 (大四女生)

  “嘭——”“乓——”“咣——”……

  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校园里总能听到这样的声响。对此,我们在由抱怨、羡慕到向往声中度过了三年,今年终于轮到我们了。

  太多抓不住的东西就要逝去时,只能贪婪地极力地去拥有。所以隔三差五我们就会出去大肆狂欢,蹦迪、喝酒、狂歌。要问为什么这么疯狂?回答只有一个字:烦!

  狂欢后的力量在摔上。摔,让我们释放了内心的卑怯,肯定自我;摔,让我们宣泄了长期以来被围墙困住的不满, 更清醒地面对成长;摔,让我们以破坏有形的物品,去忘却那些无形的留不住的东西;摔,打翻了我们在离别步步进逼时,心里种种矛盾激起的颜料瓶,理解了时间的无情和命运的荒诞。

  摔,在这里成了我们打破一切无奈、悔恨、迷茫的强有力的武器;摔,也让我们暂时摆脱了恼人的严肃性、郑重其事和关系重大之感。

  摔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曾经我们也抱怨过。然而,它却成了我们告别校园生活、告别学生时代的一种仪式。每次酒醉后的疯狂之举,都以自己是毕业生为借口将记过、处分抛之九霄云外。宿舍楼管的善解人意让我们对校园更添一份感动,更增一份情谊。尽管如此,我们在笑过、狂过、摔过之后也只能抱头痛苦地唱着“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这是最后的挽歌,只是好像每年都在重演。

  一群精神的溃军

  曲伟杰 (心理学专家)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其中一个学生的家长,恰巧也是大学校园中的女生宿舍管理员,她跟我说,宿舍里的学生一直都很好,晚上回来晚了,她们会小心地敲窗户,然后礼貌地向我道歉。但在毕业前一周,她们变得我不认识了。她们酒气熏天地回来,然后用脚踹门,嘴里也不干不净的。我当她们喝了酒,一般不与她们计较,但我不明白她们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她们似的。

  这只是大四学生离校前的一瞥,还有乱涂乱画的、打架吵嘴的,也有男女同室居住的。一个文明的校园,在大四生离校前仿佛总要经历这样一种景象,我把它叫“溃军”现象。战争是一种破坏艺术,溃军是主角,而离校前的大四生正应了这个景,他们是精神的溃败。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先谈学校,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三句话:“教人教到人不惑,教人教到人不忧,教人教到人不惧。”不惑则智,不忧则仁,不惧则勇。而学校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未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学生临毕业时尚未能智,就业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忧,他们哪能不惧呢?

  “惧“形成了一种反作用力,他们要以外在的形式体现出内心的不惧来,以示自己的不惑、不忧,但由于学校人格教育上的缺失,他们做人的标准不内在,还不能进行自我约束,换句话说,也就是自律水平不高,这使得他们放纵了自己。

  再有就是责任分散效应,如果一学生在学校各处乱涂乱画,他将裸露在大众面前,但当一群人都乱涂乱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仿佛就隐藏了起来。这也表现了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上的成熟要看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一个能够自律的人才算是一个成熟的人。

  最后从两方面提些建议,第一从学校方面,希望能够加强育人教育,现在国家已经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虽然大四学生已经成年了,但这不代表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毕业了。第二从学生的角度谈,就是要加强自律,不做精神的溃军。

  后记:

  在做此期“你说我说”的过程中,编辑曾努力联系十余所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希望他们谈谈在“大四学生离校”问题上的一些观点、做法,但令人不解的是,没有一所高校愿意参与,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了编辑的约请。

  他们的拒绝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当然有探讨的空间,如果做得好,更有理由共享经验。坦白地讲,这种缄默,使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倡导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离校”,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是这种行为的直接受害者。

  显然在文明离校这件事上,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自律与忏悔,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刀郎] 冲动的惩罚
·[蔡琴] 绿岛小夜曲
·[杨坤] 为了爱情
S.H.E.炫铃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