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走路打的身佩手机 中小学生高消费引起关注

http://y.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 11:45 新闻晚报

  日前,徐汇区、闸北区、虹口区及长宁区5所中小学的200名学生接受了本报的消费调查。调查显示,7%的小学生拥有手机;10%的中学生经常到饭店“小聚”;几乎所有中学生手里有零花钱,最多的竟达两三百元。令人瞠目的并不只是调查结果,而是多数家长认为这“很正常”,这同学校教育学生要“勤俭”产生了矛盾。

  驱使记者作调查的,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5月25日,本报二版《关爱,无声围绕他身边》一文,报道了16岁的孤儿朱宇韬拒绝社会同情,想靠自己的力量生活的故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朱宇韬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心,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高消费现象,手机、打的、零花钱等成了不少学生的“必备”。

  尽管很多家长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但心底里也不时在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们将来是否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呢?”超过80%的成年人认为:“中小学生中出现‘高消费’的情况,与学生攀比有关。”他们在迁就孩子、继续支持“攀比”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消费,救救孩子。”

  在调查中发现,有手机的小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有要,是家长主动给的。”

  而在这个问题上,家长的态度似乎是矛盾的。方便和攀比,是家长满足孩子们消费的常见心理。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接送孩子。有一位学生的父亲说:“其实,我们也想让她去挤公交车,但是,孩子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要3个多小时。打的能节省时间,也安全。配手机,那只是为了联系方便,可以让家长安心工作。”

  从学校的角度看,对学生的教育,是从艰苦奋斗着手的,但是家长怕孩子们受苦,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不可能制定强制措施,禁止家长的行为。

  阳光教授心理咨询室主任高鸿鸣认为,在中小学生高消费的问题上,板子不能全打在孩子的身上,实际上这是家长表现自己生活品味的一种方式,他们想通过孩子的高消费,体现自我价值和地位攀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刀郎] 冲动的惩罚
·[蔡琴] 绿岛小夜曲
·[杨坤] 为了爱情
S.H.E.炫铃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