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大学生电影节:发展空间受限 经费老大难

http://y.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 09:54 北京青年报

  发展空间受限制 经费问题老大难 商业、学术难相容

  4月18日,首次在中华世纪坛开幕的第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600多位嘉宾中却没有大学生的身影。主办方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开幕式必须凭请柬入场,主办方只侧重邀请了影片制片方和记者,所以大学生无法入场,且开幕式大厅容纳人数有限,原本只能容纳500人的会场已经超员。不过,5月15日的闭幕式将在奥体中心举行,届时将有几千名大学生到现场观看。

  10年来一直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站在一起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说:“我们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生存着。”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感觉到:一个民间性的、大学生看、大学生评的电影节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程就如同一个缩影,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的成就与艰难。

  ■几个人的巨大辛劳换来电影节的诞生

  1993年,刚成立的北师大艺术系的几位年轻老师念头萌动———“办一个大学生自己的电影节吧”,凭着一股青春的激情和魄力,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打报告、写申请、筹集经费、做宣传、联络放映场地、提拷贝……他们用巨大的辛劳换来了电影节的诞生。电影节的初衷,一是想比较好地坚持和实现一定的学术追求,并成为中国每年度

  的第一个电影节;二是想吸引大学生群体关注中国电影,让大学生介入电影,让电影深入校园,以此为中国电影做点儿事情。可以说10年来这个初衷得到了实现,并且确立了自己“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品牌。同时主办方一直有做大的愿望,他们希望能让这块品牌走出去,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北京”含义扩大化使其非地域化,就像“戛纳”、“柏林”电影节一样。主办方也希望若干年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能成为中国电影的第一大评奖盛事,但是就现状看来距离这个目标还遥遥无期。

  ■挣扎在试图做大与重重困难之间

  从诞生之日起,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就一直处在试图做大和不能做大、难以做大的矛盾中。

  不能做大因为它不是国家级的电影节,它的发展空间要到华表、金鸡百花之外去寻找;难于做大是因为一直欲说还休的经费问题。有关负责人感慨说,大学生电影节的经费比金鸡百花这种电影节要少得多,他们对于经费的想法仅仅是想用更多的钱把更多的拷贝输入到各分会场的高校,同时希望有力量把电影送到西部,让更多的学生看到电影。当电影节拥有了一定的品牌力量时,曾经在第四、五届和第八、九届时试图采取一定的商业手段,然而结果并不好,有些事一旦进入商业运作就很难控制了,总是在几乎就要做成的时候又败下阵来。

  商业角度上一点点的投资都是要求回报的,赞助商常常出资不多,又附带一定的要求。在学术独立性和商业性之间产生冲突时,只能舍弃商业性,他们宁可保持小规模和纯正性,也不要商业赞助。

  ■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然而正如组委会所反映,电影节在经济问题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有明星们不计出场费地呵护和捧场,但组委会对此只有感激,连路费都无力提供。尽管有电影频道扶植文化品牌的精明和魄力,去年的颁奖晚会由该频道出资120万元做成,今年还将出资200万元,但是客观上电影节的纯粹性还是难以持久,商业之路也许会是必须的选择。

  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电影节没有一个成熟的运作模式,在微观层面上一直依靠组委会的一批年轻学生苦心经营,但激情不能代替经验。据第八、九、十届的组委会秘书长田卉群介绍,他们曾经想创立高校院线,从北京发展到全国放映参赛影片,未果;第十届时想实现800多所高校的网上点播,因为服务器架设问题,亦未果;选票的发放和统计一直在如何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上让人颇为头疼。

  同时,由于大学生电影节的诸多奖项没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奖励,只能给予获奖者荣誉,大家冲着荣誉而来,为了鼓励年轻导演和处女作品,过去几年里,大学生电影节设置了过多的奖项,而这一点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指责。

  ■商业化改制势在必行?

  因此,今年新一任组委会秘书长周雯开始努力做一些商业运作,比如曾经尝试做贴片广告,深圳健康元集团下属意可贴品牌全程赞助了本届大学生电影节。本次电影节在各分会

  场的拷贝前加了75秒适合大学校园播放的贴片广告,以便各分会场得到两个免费拷贝;比如在排片表上出现了企业的商标广告,但据记者了解,最终这些也真正没有做起来。原本就“冠名”洽谈过的IT、汽车、电子等商家最终未能达成协议,电影节还不具有所期望的商业价值。周雯认为,主办方面临着商业化(市场化)改制,电影节要想良性发展必须拓展市场,到市场上融资。而照此发展又会影响它的学术品格,真是出路难觅。

  ■大学生观影素质遭到质疑

  近几年大学生的选票质量受到了两面夹击,热爱和熟谙电影的学生多将目光投向世界,很多学生又只把电影节看作是不可多得的买低价票看电影的娱乐机会,大学生的观影素质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很多人觉得大学生电影节虽然是大学生的节日,但只是观看的节日,缺少的是当初的投入。这直接威胁着大学生电影节的学术品牌。对此,周星认为虽然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是大学生群体在整体上拥有不能忽视的独立意识,大学生电影节的评奖结果仍然是电影机构(包括国际上)的参考标准之一,根本上应该怨中国电影在整体上不争气,国产电影的资金、创意、科技含量不能把大家吸引到电影院中来,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拥有高雅和独立品位的电影毕竟是少数。

  今年,十六大确立了影视产业化发展的大方向,这也是大学生电影节发展的新环境、新氛围,大学生电影节如何怀抱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向前发展,周星说:“我们以退为进,一点一点地做。”(文/姜薇卫禹兰)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