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春雨的季节--香港电影四月天

http://y.sina.com.cn 2004年04月15日 12:48 新民周刊

  撰稿/张紫兰(香港)

  香港电影无法不走商业化的路,这里的电影工业至少仍有分量,既是工业,当然要赚钱,商业化无可避免,也无需避讳,因为商业化的东西,仍然可以见出用心、做出创意。

  四月在香港,是春雨的季节,也是电影的季节。不但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揭晓,给电影人派发成绩单;还有香港国际电影节,以上百部海内外具水准的好片宴飨影迷影痴。

  对于香港电影金像奖,老实说,已经有许多年不曾关注。何故?因为我已经很少买票进电影院看所谓的港产片了。除了王家卫、许鞍华、陈果这三位导演的电影之外,一般香港商业电影嘛,等VCD面市再买回家看,就像我的一位香港朋友说的,反正现在的港剧也很难看,就把港产片当电视节目看好了,就算不看也不是什么损失。既然如此,当然就不会去关心哪部电影是最佳影片、谁又得什么奖了。

  你别怪我和我的朋友不尊重电影工作者,相反的,我可是那种坚持要在电影院观赏电影,觉得只有在那样黑漆漆摒除了其他诱惑的空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眼前大银幕的世界,才叫做看过一部电影的死硬派影迷。每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照例要在忙碌的生活当中,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时间,一星期看上几部电影。我那位把港产片当电视节目看的朋友更夸张,有时候一天连赶三场。但是,对于大部分港产片,就是提不起兴趣买票进场看戏。

  这并非我个人或我身边小圈子的倾向,连刚刚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推介奖项──新晋导演奖”的彭浩翔(《大丈夫》),也是这么说的。彭浩翔最近撰文指出,世界各地电影节跟香港电影节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影展中往往有多部本土电影作试映或首轮上映,吸引一大批观众争相购票参加影展。反观香港,近年除了一些开幕或闭幕电影之外,很少有香港电影愿意在每年电影节中作试映或首映,因为片商害怕影片在影展中放映,而映期又跟戏院的上映期相隔太久,这样会助长了盗版商,让他们在上映之前“先斩一笔”。

  那么,观众不愿买票进电影院看港产片,只是盗版的打击吗?彭浩翔说,别自欺欺人了,盗版打击固然有,但不是全部,而只是一部分。君不见同样受盗版打击的西片市场,全年票房总收入一样有正常增长吗?事实是,今天的香港普罗大众,已经形成一个心照不宣的标准,那就是除了极少数大制作以外,港产片是该留待出VCD时候看的,而这完全是以往经过无数次的受骗和打击之后学乖的结果。

  如今,台湾市场已经不再吸纳港产片,就是因为上世纪80、90年代时被所谓预买片——花大钱买回来的一大批香港烂片,搞得对港产片彻底死心。韩国市场情形大抵相似,不同的是在放弃香港电影的同时,它的本土电影突飞猛进,目前是亚洲地区重要的电影出口商,成了香港电影的竞争对手。

  香港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是世界上重要的电影制作和出口中心之一,在上

  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全盛时期,曾经一年生产达到300部电影,总票房超过10亿港元。这样的辉煌似乎已不可再追,这几年香港电影的年产量,几度跌落100部以下,而且影片类型迅速萎缩,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多元和创新。然而,香港电影真的就此一蹶不振、全无生机了吗?

  2002年年底出现的《无间道》,为疲弱的香港电影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它叫好又叫座,不但成为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更重要的是把已经远离港产片的香港观众拉回电影院。当时各大报纸大篇幅报道,甚至发表社论赞扬,这部让香港人期待已久的电影,似乎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大家都在问:香港电影是否可以由此重新出发?

  《无间道》确实是一部让人们重新走进电影院的港产经典之作,我就是一个最佳见证。如前所述,除了王、许、陈三大导演的作品之外,《无间道》是我近几年来第一部买票进电影院看的港产片,而且散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那种事前听了过多好评,期待过高反致失落的情形竟然没有发生,心里重燃了不少信心,香港电影似乎真的可以重新出发了。

  凭着这股信心,我后来便又买票进电影院看了《无间道3》,谁知这次却失望极了,完全拍不出第一部的水准,仅是一部卖弄布局的花拳绣腿之作。至于我原以为错过的《无间道2》,看来也不是什么错过,据说香港电影界主流意见视其为抄袭西片《教父》之作。所以两部电影在这次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虽获得不少提名,最终却只得了个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可谓大败而归,实在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黄子华的开场白:“自从有了《无间道》之后,全香港只要加上‘无间’二字的东西马上变得很好卖,一部成功的电影,对社会和经济的推动力很大。”他这席话当中,其实隐藏着一个讯息:只要一部影片走俏,马上引起一阵跟风,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这正是当年败坏观众对港产片观影胃口的原因,而今香港电影还是没有改掉这个陋习。

  就拿《无间道》系列来说,第一部的故事编剧麦兆辉酝酿了三年,剧本四易其稿。然而,由第一部成功到第三部出现,刚好只经过一年。《无间道》编导组合麦兆辉和刘伟强,最佩服的是《教父》系列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但即使是身处好莱坞商业环境的科波拉,也是酝酿了近二十年,才陆续拍出《教父2》和《教父3》的呀!

  不过,或许也不必太过悲观,今年的大赢家《大只佬》和《PTU》,都是在商业通俗中还稍微能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显示了导演杜琪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的一贯努力。这正是香港电影应该走的路。香港电影无法不走商业化的路,这里的电影工业至少仍有分量(不像台湾电影工业已死),既是工业,当然要赚钱,商业化无可避免,也无需避讳,因为商业化的东西,仍然可以见出用心、做出创意。

  在绵绵春雨的四月,当电影节的影片都看完以后,在下一部足以吸引我买票进电影院的港产片出现以前,我唯有继续窝在家里看VCD,等待淫雨过后的晴天。■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我们的性到了哪一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翻乐”排行榜第2期
·翻乐排行榜第1期结果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