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80后”写手 过早闪光的希望

http://y.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 14:04 中国青年

  文学出现“80后”和将来肯定冒出来的“90后”就有些荒谬,我们太早戴上了光环。

  碰上这个时代,不知是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一样经历着磨炼,却再不是来自政治上的压迫以及后来的自由放纵,更不会是白话文返古,而是对于急切渴求名利渴求成功的焦急。当媒介深入渗透在每个行业,宣传的力量变得面目狰狞又似和蔼可亲,我感到自己身后的危险。像是个陷阱,引诱人跌入。你能功成名就,也能遗臭万年,也可能默默无闻。每个“80后”的人变得都那么积极那么骄傲那么敢于拼搏,出名、出书,大家都踊跃地出售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大一点儿的貌似深沉,俨然一副大人作派(作家之流?),小几岁的出口必“偶”,都想着早日出头。张爱玲的书可以不读,她的名言每个“80后”写手差不多都知道了,出名要趁早。

  我接触文学非常偶然,是在读广东一本杂志时被其中一篇写得极烂的小说激怒。当时我拿起杂志对同事说:“这样的小说,我一天写三个。”然后开始在那个小镇编织自己的小说。花了两本信纸,再三删改,初稿、复稿、定稿,三个月后终于拿出一个废话连篇的小说在同事间炫耀。后来小说几经流传到了另外部门一个员工手里。他当着我的面说:“这是流水账,垃圾来的。”我上前与之理论,三两回合,我就败下阵来。后来,我和这个叫吴长宝的家伙天天在图书馆与书店之间徘徊。我看他喜欢看的所有的书。一年之后,当我离开南方小镇,行李中有30多斤重的书。那是1998年,本该读高三的。

  喜好文学很容易改变一个人。我理解成文字本身就在制造假象,那么重新制造一个新的主人公,在小说里在现实中都不是太难。从广东归来,大家再谈论我时,都说变了个人。

  开茶座那段时间应该是离文学最遥远的时候,整个人泡在烟酒之中,夜深打烊了就与几个称兄道弟的人喝酒聊天,直到天明。第二天下午醒来,总以为自己还在梦中。黄昏时候打开门做生意,日复一日。茶座因管理不善、经营不善、吃白食的太多,终于关闭。我失去了一个根据地。社会青年一下子没有了自己的娱乐。那段时间,喝酒像是喝水,我在大街上打过无数次醉拳,最长一次打过1000多米。在地上跌倒笑着爬起来再打,招数从不重复,一招一式都是随意的流动的。打醉拳的时候我还有意识,我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文字就是那时候再跳出来。我在笔记本上写着:青春就是被浪费掉的,但我希望我比你浪费得好一些。

  我对父亲说我还是去读书吧,趁着自己还年轻。

  弄完了成人高考,搞搞关系,终于以正式生的身份走入一所文凭还能拿得出手的大学——中文系。再后来,省略过在大学的一时辉煌,遇见了网络,也遇见了各类年纪的写手。美女作家、“70后”作家,当然还有属于我们这个“辈分”的“80后写手群”。我头一次发现自己怎么活下去都不会老,和一些比我小五六岁的家伙们能站在一起不被人说年纪大了的感觉似乎真的蛮好、蛮好。

  整个“80后”写手群似乎都在骄傲,个人的自我满足,整体的被其他年代的人羡慕。哦,我们写的文章被人夸过、被杂志刊登过、被出版社出过。因为我们年轻。年轻的人有福了。常会发生这么一段对话。

  B1: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啊……

  B2:是啊,不错,作者是八X年生的……”

  B1:八X年?不像,真不像,这么年轻写出的东西就这么沉稳,真是少年有为……

  这就是骄傲的理由和力量。相信大部分“80后”写手都听过类似的话,包括我。我毫不掩饰自己听完后的得意与高兴,没有谁会。我们就是希望。年轻就是希望。

  中国文盲越来越少了,大家需要阅读解闷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出书似乎成了“80后”写手的任务、责任,义不容辞的。其次,才是自己写的是否足够好。看看市面上卖着的书,印着年轻朋友名字的书的内容,大都嗤之以鼻。仅有的那几本看着不错的书还为人问津。因为年轻,出书才有噱头,被一小拨儿人称赞肯定不如被全国人民称赞好。出名不能阻止你长大和衰老,相反催化剂一样使你快速长大衰老。难能可贵的东西丢了也不可惜,还不如一本写得臭极的小说。最后,属于年轻时候的一点青春和那本破书全压了桌子角。

  出书本也不是坏事,“80后”能出书的不少,出了书的也不少。遗憾的是“80后”写手还没写出能称得上好的文字,在夸赞“80后”写得好的时候,太注重的是我们的年纪与文字,往往这个又是原谅我们文字不足的最好理由。

  现有被看好的80年代出生写手中也只是有自己中意的作家和模仿对象,天赋使这些人比其他愚蠢者能更早更深领悟到大师的能量。能以创造者身份命名的“天才”还未出现。更多的是媒体运作下的合成物,有的只是在等,等待合成。出名要趁早,这迫切的心情难道不会影响些什么?没有独特的视角,没有,只有诱人的利害关系。标榜的个性都是前人已创造的,学而时习之即可。文学出现“80后”和将来肯定冒出来的“90后”就有些荒谬,我们太早戴上了光环。在上个世纪出生的人缺少的这份幸运难道不是另一种幸运?不得而知。我们还没到来的黄金时代已经蠢蠢欲动,我在这儿倚老卖老的杞人忧天可能有些多余。

  我不知道别人进入文学的方式是什么,但我想都是很真诚真挚的声音召唤而来的。假如文学如此,不如继续喝酒醉下去的好。

  文/洪洋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我的“古怪”同学
·向着阳光奔跑 郑晨秀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专题:八零后青春写手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排行榜第一期入围歌曲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