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毕业了,我们一起“试业”去!

http://y.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 13:18 中国青年

  选题策划/《中国青年》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李海波韦丽娟高晓春张杰邱玎玎

  统筹/亓昕

  2002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第七条要求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

  随着这一文件的出台和实施,2003年以及之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再像他们的学兄学姐们一样,毕业前非得与某家用人单位签定一纸“婚约”,并将自己的职业一锤定音地拴在“单位”的身上。他们暂时还没有归宿于某个“单位”,更谈不上归宿于某个行业,但他们并不消极地“待业”,而是积极地在一个个用人单位之间,在一个个行业之间,进行着就业的试验,寻找着自己可能的职业归宿。

  他们走在路上,他们是大都市里的“试业一族”。

  

“试”尽天下可试之“业”——听“试业”族讲故事

  

采访/本刊记者李海波韦丽娟

  韦畅的故事:试业就像“撞大运”

  韦畅广西某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3届本科毕业生

  试业工种:5个

  试业状态:多多益善

  从毕业到现在的半年多时间里,我一共换了四次工作,这样无定的状态似乎挺让人担心的,但是我自己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当初没有回到自己家乡那个小城市找一个稳定一点儿的工作,而是选择留在南宁这个自治区首府,只是觉得这里工作的机会比较多一些,想先攒些工作经验,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从学校到社会的缓冲时间,日后倒不一定会留在南宁。虽说每一种选择都必定会伴随着某种损失,但是我想还是值得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做汽车销售员。这是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我要向顾客介绍他所留意的每一款车,人多的时候,嘴都说木了,而且必须一直站着,每天下班回到家后就想趴在床上永远不起来。这样过了半个多月后,不管站着坐着躺着蹲着我都觉得全身酸痛,在那儿工作的21天里只休息了半天。即便如此,我的销售业绩还是一般(虽说试用期内公司没有给我规定业绩指标,我还是很自卑),很多时候,由于新手必然的一些欠缺,客户很容易就被老销售员给抢走。比如有一次好不容易说动了一个客户,但最后由于我不会驾驶,另一个销售小姐帮着客户把车开走,最后这个客户就变成她的了,我是新人,也不敢怎样。最后,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这种身心俱惫的状态让我决定结束这次工作体验。

  当时恰好LG电子在招人,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面试,运气还不错,很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现在想来,无论从薪酬还是工作量来看,在LG电子的工作是我所试过的五份工作中最好的一份。但我也只在那儿做了两周就走人了,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行,一点儿委屈都受不了。当压力袭来时,就会觉得既然这么容易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那么一定还能找到另外一份同样好的工作,于是没多想就辞职了。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通讯公司做商务助理,与刚刚离开的LG公司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在这里双休日变成了“单休日”,而且同事间的关系很僵,老员工排斥新员工,老员工与老员工之间也很不合作,感觉不到丝毫的合作气氛。我待了一个月就又辞职走人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找好了新去处才辞职的。第四个公司是从事新兴技术开发的。我在那儿只做了一周就走了,原因有二,一是这期间我又找到了份新的感觉不错的工作——也就是我现在这份工作;另一原因是那家公司刚成立,虽然很有发展潜力,但是要等两三年后才能真正看出收益,我想自己等不了那么久,所以我一得到另一公司通知我上班的电话就毫不犹豫地辞职了。现在这份工作跟我以前那几份工作相比,我所从事的时间简直长得惊人:已经三个多月了!而且目前还没有辞职的打算。这里工作量不算大,有双休日,同事关系很融洽,这是我最满意的一点,不足的是,现在这家公司虽然也是外资,但是和LG比起来,薪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以前总是认为外资的薪酬就一定会很高,所以择业时总是首先瞄准外资企业,而亲身经历证明,实际上有一部分外资企业的工资水平一般。

  虽然我已经走马灯似地试了五次工作,而且内心也知道频频换工作对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很不利。但是我不打算就这样停下来,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我还是会换的,因为我还没有真正找到一个特别适合我的工作。总想换的更大原因是因为我还没确定我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一点似乎很可悲。所以我只有等,等有一天撞上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后就停下来不换了,当然我也知道我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永远都在这么漂泊……

  王澄的故事:试业令我渐渐失去斗志

  王澄北京某大学历史系2003届毕业生。

  试业工种:1+?

  试业状态:有点蔫儿

  说实话,我在毕业之前对找工作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直到三四月份的时候知道考研没戏了,也没有安下心来认真找工作。我是想重新再考一次,我觉得自己没有考上是运气太差——我大学四年都拿奖学金。但是家里的情况不允许我再考了,况且我还欠着1万多块钱的助学贷款呢——我原来的打算是读研以后自己做兼职挣钱还的。

  因为“非典”,我只能到7月份学校解禁才开始找工作。没地方住,跟两三个同学合租。因为我借助学贷款时签的合同是一毕业就开始按月分期还款,所以当时我愁得要命。这笔钱本来就该我独自承担,我不能向父母开口,再说他们也没有能力了。第一个月的房屋租金和应该还银行的400块钱,都是我跟一个朋友借的。所以说,我的生存压力比别的毕业生都要大。但是我找到的工作却比不上别人。

  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是一家专门出版教材的出版社。大学里有三年我都给这个出版社当兼职校对,跟他们的一个编辑混得挺熟的。毕业时正赶上那个编辑跳槽,他把我介绍过来。虽然说没法解决户口,也没有跟社里签任何合同,但是也总算找到一个饭碗了。

  我的工作很杂,什么都干。处于这种琐碎而忙乱的境地中,似乎也使我自己的想法变得琐碎而忙乱了。我清楚地知道,我这份工作是干不长久的,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主动去猎取新的更好的职位。做这份事情时也没有特别的激情,做什么事只求完成,从来没有想到要努力做到最好。有时候虽然会泛起一丝鄙视自己的想法,觉得对不起自己的那一份工资。然而有时候又觉得不以为然,觉得这样一份工作也只不过是个糊口的手段而已,做好做坏都是无意义的。上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做什么事都特别容易进入状态的人。但是,目前的这种不算正式而且琐碎的工作性质,让我始终找不到工作的感觉。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一个环卫局扫大街的工人,也许每年都会拿到优秀工作者的称号,因为我知道我的工作就是扫干净这一片街区,目标明确。我十分愿意去当一个环卫工人来换取一个正式的身份。然而,这只能是一个虚幻的狂想。

  因为我以前在这里做了很长时间的兼职,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某某大学的学生。然而毕业半年多以后,有一次一个同事突然问我:“小王,你还有多久毕业啊?”我一愣,突然间意识到:我原来是那么不起眼!一瞬间我忽然失去了些许勇气,有些不太自然地告诉他:我已经毕业半年了。同事又问:“那你的户口迁过来了吗?”我摇头。事后我暗自难受了许久。一个不正式的身份加上一直以来的不佳表现,让我突然觉得特别自卑。

  难受归难受,不愿意工作或者说是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依然让我满足于那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资。去年年底,主编需要找几个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编一本考试技巧方面的参考书。而我恰好认识一位这样的老师,他是我大学同学的父亲。我很容易地就让同学说动他父亲来给我们当作者,为此,我得到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这正好让我提前还清了助学贷款。解除了这个巨大的经济压力,更让我觉得找不到切实的工作目标。有时候虽然想下定决心再度认真投入到考研的行列中去,然而半年多的懒散生活让我全无了当初的勇气。甚至那种认为工作无意义的想法,也渗透到我自己对考研的态度中去了。晃晃荡荡,我也许只能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我自己目前的状态了。然而,如果不考研,那我以后该干什么呢?我似乎无从找到答案。

  过完农历新年,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准备跳槽了。他毕业时去了外地一所中学当历史老师。跳槽的原因据他说,是因为无法适应学校刻板的工作状态。我有些羡慕他,因为不管他要跳到哪里,只要行动起来,至少说明他有了方向。而他的跳槽举动无意中又拨动了我心中从来没有被发现的一根弦:做老师去,那样有规律的生活或许能够为我圈出一个稍为明确的工作目标,让我不至如此茫然。

  想法一旦产生,简历立即寄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得到另一个试验我职业喜好的机会……

  陈林的故事:试业是一段看得见终点的独木桥

  陈林某政法院校2003届本科毕业生

  试业工种:3个

  试业状态:自信

  跟很多2003年的毕业生一样,陈林找工作的历程很艰难,直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她才找到一个仅能糊口的落脚点——只能解决每个月的工资,户口档案三险一律免谈。而此时同班的同学大部分已经有了明确的归属,不过她说学她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要想找个正儿八经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多时候都要凭关系。所以她虽不免羡慕那些找到正式工作的同学,但也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心生怀疑。即使她刚开始选择的是一个跟她的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但在她心里,是知道自己心之向往的。所以开始工作的同时,她也报名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要为自己将来正式踏入那个心向往之的行业赢得一张过硬的通行证。

  “其实,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要想寻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还是挺容易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私营的文化发展公司做文员。当时那家公司正开始筹划拍一部电视剧,极缺人手,陈林也就轻而易举地谋到了这份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还算轻闲,另外住的问题也暂时用不着操心——公司租的写字楼有一个地下室,没什么用场,正好可以做她的宿舍。这样倒是省了她上班来回跑路的辛苦。每天她也就能够多出些时间来复习应试了。

  住在地下室的日子,不能说是快乐的。每天上班了上楼进办公室,下班了钻进地下室看书。想着即将来临、对她而言至关重要的司法考试,还有眼前这种说不定哪天就会丢掉饭碗的工作状态,都会使她时不时心生焦虑。不久果然传来了坏消息:她被炒了鱿鱼,而且要立马走人。此时她已经被拖欠了一个月工资。她是学法的,她知道雇主解雇员工,必须提前一个月告知。虽然她并未与这家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不过凭着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劲头,她最终还是要回了属于自己的辛苦钱。

  被解雇的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了地下室那个狭小的容身之地。此时的陈林突然想起当初另一家性质差不多的文化公司也曾经有聘用她的意向,她记起那家公司同样承诺提供住所。急于安身的陈林试着打了电话过去。就这样,她又找到了新的安身之所。此时,已近国庆长假,距离司法考试的日子也只有半个多月。节前,她上了一个多星期的班,国庆假期加上节后请的几天假,使她得以略为轻松地应对考试。但在这期间,她并没有安生过:一边加紧考前冲刺,一边试图寻找另一个合意的工作。虽然第二家公司给她的职务名头倒也不小——办公室主任,但也还是做些管理文件档案、写写事务性报告的活儿。她的顶头上司是个唠唠叨叨的老头子,让她不胜其烦,更加刺激了她“赶紧走人”的念头。考试结束,运气还算不错的她又找到了第三份工作——在一家民办高校里做辅导员。这算是她毕业以来最为正式的一份工作:跟学校签了一年的劳动合同。至少在这一年内,她无须再为吃住而忧心忡忡了。不过,因为毕业后四处折腾换工作的缘故,她的考试没有通过。这个结果让她沮丧了一阵,让她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应该暂时辞职,专心回家复习迎接考试。然而,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都23岁了,难道还得让父母养活自己吗?吃了一点苦就怕了吗?”她暗暗给自己打气:只要自己不放弃,找准目标,总会等到回报的一天——吃苦总不会白吃的。

  虽然毕业后所做的三份工作都跟陈林心中的职业目标没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她说她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比起刚毕业那个茫然不知世事的年轻的陈林,她说已经感觉自己成熟多了,至少使她减轻了以前“惟铁饭碗独尊”的心理,“泥碗也能盛饭吃,而且泥碗也不见得比铁碗少,坏了就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嘛!”陈林说这话的语气让人感觉似乎是在自嘲,但是记者能够看到她眼角掩饰不住的自信。

  记者让她借一样东西描述她目前的状态,她想了半晌,最后说:“这是一段看得见终点的独木桥,我必须走这一条路,因为我首先要生存,不然就无法达到我的目标。过独木桥的感觉是战战兢兢、缺少安全感,但是只要我鼓足勇气,一定能够走过去!”

  展峰的故事:“试”遍天下可试之“业”

  展峰武汉某高校2003届管理学专业毕业生

  试业工种:N个

  试业状态:屡“试”不爽

  “其实我从上大学起就不断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就是试业吧。”展峰说。

  在展峰的名片上,同时印着两个身份:在读硕士,深圳某企业副总裁。

  26岁的展峰毕业于武汉一所高校,大三那年,通过校内选举,他当上了这所在校生近两万的大学学生会主席。“这部分得益于我所学习的专业——管理学,但更多的原因是我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向来不是那种懂得‘谦虚’的学生,知道自己要什么。”展峰很自信地说。

  大学四年展峰是不折不扣的“大忙人”,既要做好身兼的四份学生社团“领袖”和一份校团委书记助理的工作,还得保证每门功课都在前三名,夜车没少开,却样样做得出色。临毕业时大家都开玩笑说,展峰一定会有一大堆单位抢着要,“记得分给我们一个啊。”可他的决定却让包括学校党委书记在内的所有人大吃一惊:展峰放弃了保送硕博直读的资格,也放弃了诸多好单位递过来的橄榄枝,甚至在已经通过了“宝洁”最后一轮面试的情况下退出。

  “喂,老大,你脑袋没发热吧?”回到宿舍,大家围上来七嘴八舌问,2002年就业形势普遍严峻,很多同学一个单位都没有落实。“一个月5000啊,你怎么想的?”

  展峰的想法很简单,把关系放在学校,然后去深圳。“大学学了几年管理,但那些都是理论,学生团体更谈不上有什么管理,我想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是什么。继续读书我一定不会放弃,但如果就这样十几年地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再到理论,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在深圳的一年里,展峰先是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那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工作,看到招聘,就去了。”凭着出色的文案策划,展峰在两个月内拿下了47万元单子。老板要任命他为客户总监的那天,展峰正式提出辞职。“我不适合做这个行业,虽然努力了一样可以做得很好。”随后他到了一家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这一次是从部门经理做起,农产品贸易的时效性很强,而完成一个交易需要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这个矛盾一直很难得到解决。展峰先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熟悉业务,接着不声不响拿出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之后网络市场部建立,由他带着十来个同事开发这一块业务。半年后,网络市场部从公司独立出来,成为成交量最大的子公司。“在深圳这个地方奋斗,你需要的只是你的眼光和才能——创新的眼光,实践的才能。”

  “可是,我还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就是没有那种做起来感到劲头十足的、同时又特别有成就感的工作。”已经升职成为总公司副总裁的展峰说,“一个月前帮一个朋友分析一家电子企业,实地调查去了几次,后来所有的报告都交上去后,最终采用的是我的那份。我想也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把自己所学的管理学理论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展峰最后作出的决定是回学校充电,“找到一个方向,积攒一些经验,再去用理论充实和完善,我想很快我就能找到将来的事业是什么了。”

  他一如既往信心十足。

  

专家观点

  试业就像谈恋爱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健敏谈“试业”

  

采访/本刊记者高晓春

  工作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计划体制下,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就是他一生的生活依靠。改革开放以后,工作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作为谋生的手段,人们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机会。于是,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成为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尽管对于什么是好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调查表明,对于那些能发挥个人专长,管理规范,领导优秀,收入不菲的工作,人们是情有独钟。

  问题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否能胜任。一项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任职资格。反之,一个人不是可以做好所有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和最不擅长的工作。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如何使人与工作更好地匹配?也就是给工作找到合适的人,给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这是管理的基本问题,也是发挥人的专才,人尽其才的基本条件。

  所谓“试业”的概念,也就是不搞一次定终身式的就业方式,而是采用先试验一段时间这样一种方式,用人者和被用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彼此熟悉和适应,然后再作最后的决定。应该说,试业有其科学依据,也有可操作性。它可以使雇佣双方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结合,就像婚姻中的谈恋爱阶段一样。虽然谈恋爱的时间长短与将来的婚姻是否稳定并没有必然联系,但通过相互了解,至少可以使选择的依据更充分,使双方的相互适应更容易。就业,也是一样的道理。用人单位需要了解求职的人,而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也需要有个全面了解。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和能够反映一个组织的特征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以通过短时间了解,例如一个人的外貌、学历、专业,一个组织的名声、产品、物质待遇等。而有些因素不通过相当长的时间是很难了解的,如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一个组织的文化、制度等。因此,通过试业,有助于双方彼此的充分认识和了解,使人与工作的匹配更趋合理。

  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些年轻人开始通过不断变换工作环境甚至职业,来寻找符合自己特点和期望的工作。试图从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可是,这样做的不利影响是对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这种试业需要一定的规则或制约因素,不能完全按照个人意愿没有任何约束地去试,而应该遵守一定的条例或规则,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伤害组织或别人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配套措施。

  三块基石规避试业风险

  新东方教育集团副总裁、职业规划专家徐小平谈试业

  

采访/本刊记者张杰

  《中国青年》:您的著作《骑驴找马:职业发展路线图》是一本很受欢迎的书,您是否认为职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试业”阶段——即所谓的“骑驴找马”过程?

  徐小平:我非常不同意“试业”这个说法,虽然我愿意接受关于“试业”的这个采访。因为从成功学的基本角度讲,一个高效者很重要的习惯就是,对于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Beginning with the end in mind,即开始的时候心中就要有结尾。“试业”很容易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这个也试试,那个也试试,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一生从事过无数职业,在美国餐馆打工时,我脑子里绝对没有洗碗、切肉、炒菜、做老板这个end,但打工挣钱然后读博士是我的end,所以这个打工是我的生存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无论你把一份工作当作手段还是目标,你一定要有一个人生的追求、终极的目标。坦率地说,这个目标我们从高中以后就逐渐形成,大学期间基本定型。你的行业可能不同,但是你的人生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青年》:但限于客观的就业条件以及求职者的自我判断,大学生涉世之初毕竟不可能工作一步到位,事实上存在着“试业”现象。

  徐小平:那好,站在你们的角度,假如我赞同“试业”,那么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赞成的,即一个22岁的人,很难说第一份工作就是他62岁退休时的那份工作,人的一生,机会无限,中国社会需求无限,空白无限,都得等你去填补,对吧?

  《中国青年》:您认为我们应该从第一份工作中获得什么?

  徐小平: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蕴涵着你一生的几个要素。第一是敬业。打个比方,端盘子、扫地绝不是你的终极目标,但眼下你既然以端盘子、扫地为生存手段,就必须成为把盘子端得最好、地扫得最干净的人。敬业,是现在整个西方社会对于人才的最根本要求。什么是敬业呢?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做到最好,全力以赴。第二,任何一个业务、任何一个工作,都有一个经验的问题。就算是掏大粪,也要把里面的技术、经验学到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行当都有经验智慧在里面,身在其中,你必须把这个行业吃透。如果你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去试业,那你完了,肯定以失败告终。第三,在试业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发现事业之所在,比如从清洁工可以做到清洁公司,搬家工做到搬家公司,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把它做好做大。把握这三点,试业说不定也能试出终身的事业来。也就是说,当你骑在驴背上时,应该积极寻找人生的黑马。

  《中国青年》:试业阶段应规避哪些风险?

  徐小平:一份工作,无论薪酬多低,多么卑微,也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一味的憋屈、挫败。试想,你如果连试业阶段的工作都不能正确面对,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实现你的终极目标呢?所以我认为,最大的风险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或者说,要规避风险,就必须拥有我前面提到的三点: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和创业精神,这是人生成功的三块基石。

  《中国青年》:有一种说法,人一生只从事一种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当下,我们正处于转型期和成长期的中国社会,工作和人生一样,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职业规划专家,您如何看待工作与人生的关系?

  徐小平:我长期的工作以及系列文章,一直在试图表达一个观点,即就业中心论。就业分三个层次:为了谋生而工作——就业;为了一生而工作——职业;为了理想价值而工作——事业。可以说,这是从18岁到40岁、从中专生到博士生、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青年的职业发展规律,而其间的种种烦恼、困惑往往起于人生,归于就业。我同意,人生和职业充满不确定性,事实上,我们常常未能准备好或者说被教育成市场的拼搏者。但是,当我们拥有了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和创业精神这三块人生成功的基石,那么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人生的定海神针。这是因为,我们固然无法准确定位一生的职业,但我们可以准确定位我们的人生态度、心灵位置。我举个例子,有个农民,卖青蛙的,到新东方读了两年大专,开始帮着看教室,后来他找到俞敏洪,要求办一份校报,这是一个空白,所以他办成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可能一个中文系的本科生就能轻易搞定它。于是这个不幸的家伙开始琢磨起教授新概念英语来,搞了块小黑板,回到家里一遍遍地狂练。一年后,等到小黑板快写穿了,他去试讲,首先他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就把老师们感动了。就是这样一个最不确定的人,因为准确定位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心灵位置,后来竟成了新东方新概念英语最优秀的老师。

  

试业攻略

  试业期之2个How to

  职业辅导专家李海支招

  

采访/本刊记者邱玎玎

  How to保养四只马蹄

  大学毕业,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意味着职业生涯的正式开始。这时,“如何写一份惊鬼神的自荐信”“如何开始自给自足的独立生活”“如何掌握面试技巧”等等成为热门话题。血往头上涌,人往马前冲,然而神驹也有失蹄时——当它太激动的时候。开始打拼前,真诚提醒在试业漂泊期的年轻朋友:注意您的四只马蹄,只有了解了它们,保护它们,你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马蹄One——户口

  在目前的中国,每人都有一个户口。户口代表了常住人口的身份。大学生在考入高等院校后,一般都会将户口迁到学校所在地。毕业离校后,如果毕业生未能进入有人事权的工作单位(一般指公有制单位。大部分民营和外资公司是没有人事权的),那么他/她的户口将被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是否拥有当地的户口,直接影响着个人诸多方面的待遇,如社会保险、社会保障、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等。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户口仍对个人生活有相当的影响。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应慎重考虑。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第七条,要求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意味着毕业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户口问题,初次择业时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知心贴士:今天多花1分钟,明天能省十个钟。确保你的户口妥当安全,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黑人!

  ●马蹄Two——劳动关系与人事关系

  当你被某家用人单位录用,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时,你就与这家用人单位建立起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一般地讲,以签订劳动合同为标志。

  而人事关系,通常是指行政介绍、工资介绍和党团组织介绍的总称。具体包含人员身份、职称、政审、工资记载、行政关系、职务任免、奖惩、党团组织关系等。这些内容,以个人档案的形式被记录和保管。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档案和户口都要从学校迁到有人事权的用人单位。目前的政策,对于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指有人事权的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会免费管理其档案两年。两年之后,如果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毕业生的档案就会随户口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档案一般可以由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代管。简单说,人事关系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干部身份。在调干、职称、入党、出国、办理离退休等事项上,人事档案是必需的。

  知心贴士:将人事关系交由人才中心保管时,要记得及时交纳保管费,确保你的档案得到妥善保管,这对那些在保管期内变化工作城市的同学尤其重要。粗心大意的同学可以嘱咐父母、朋友等及时提醒,更换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时应主动和人才中心联系,切不可怕麻烦。

  ●马蹄Three——专业职称和职业资格

  我国的专业职称体系建立在人事体系的基础上,因此职称的考核、评定、记录都会保存在人事档案里。一般来说,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一年后,会自动获得初级职称;以后则根据工作年限及其他条件,可以考取或评定中高级职称。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用人单位”仍然是“有人事权的用人单位”,一般的民营或外资企业,都是没有资格评定职称的。

  职业资格则不同,它是政府(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面向社会公开考核的,凡是符合条件的人员都可以报考,通过考试的就获发资格证书。目前,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例如律师、会计师等,已经开始全面推行职业资格注册系统。

  从趋势上看,专业职称系统会逐步与职业资格体系并轨。但在实际并轨之前,专业职称在大多数公有制国家单位仍然是任职、晋升等的必备条件。

  ●马蹄Four——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制度是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使人才配置真正实现市场化的基础。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有的地区也把住房公积金算在社会保险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仍很不完善,比如,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险转移就会因各地社保政策的差异而引发一些问题;在某些行业系统,还实行着行业统筹保险,与社会保险还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大学毕业生,最重要和基本的认识有两点:一、社会保险是员工的基本权利,是薪酬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正规的用人单位(公务员系统除外)都应该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二、不要轻易退出社会保险。有些人常常因为改变工作地点而选择退保,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知心贴士:不要以为现在身强力壮、精力旺盛就可以不在乎保险。即使是在试业期,用人单位也有为你上保险的义务。签定劳动关系合同时,请仔细询问该单位保险方面的状况。你可以选择暂时不要,但不能糊里糊涂不知道。这是对自己负责的开始。

  How to处理试业期生活

  在学校的时候,吃饭、住宿、花费都不用自己操心。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对自己的收支没有计划,不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没有被工作累垮,也会被生活中的琐事拖垮。因此,在工作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胜任工作,生活方面的事情处理得越简单越好。

  ⒈在本地工作的同学,尽量和家里人住在一起,以节约开支,以家庭作为支点在各方面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候,保持一个稳固的支点——比如,每天下班能吃到妈妈做的菜,即使她还是那么爱唠叨!

  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即使家里人有意愿也不应着急买房,要记住不管现在感觉多好,在试业期内变数都远大于定数。如果单位有宿舍,和同事的共同生活能够帮助你更快了解这个单位的实质。自己租房则要考虑租离单位近的房子,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房租虽贵一些,但省下来的时间精力交通费用都能补得上。

  ⒉去网上下载一套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开始你工作第一年、工作第一个月的财务报表计划。财务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清晰的财务状况对你事业发展的帮助非比寻常。从现在开始走上财务自由之路,是一件既时尚又实用的大好事!

  ⒊制定健身计划。毕业第一年是很多在大学热爱运动的同学(尤其男同学)飞速变胖的时期,长上去的腰围可能终身都下不来!强健的体魄帮助你精力充沛地发展事业,同时,在这个重视包装的时代,你的外型和内涵同样重要!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用心家书之留澳日记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