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关注:大学毕业生 是财富 还是包袱?

http://y.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 11:45 北京青年报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达到17%,有预测称今年的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19%。按照国际上15%的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随着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严重失衡?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就高校改革与就业等提案进行提案协商办理座谈会,委员们直接与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直接沟通。委员们的发言中精彩观点频频出现。

  大学毕业生是财富不是包袱

  卢强:找不到工作的绝不能看成社会的包袱,这些高校和高职毕业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不应该把就业难归罪于扩招,而应该从改革上找出路。政府应该为落实人才战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如:立法反对就业性别歧视;建立比较完善的高校中介机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络体系。

  朱永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尽管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很高,就业的高压态势会长期存在。但必须看到,就人才供求关系的总量基本格局而言,中国的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以2003年为例,全国有950万个就业岗位,对于吸纳212万毕业生似乎不应该成为困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仍然是短缺和不足的,大学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

  就业途径西移、下移

  卢强:我国应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途径西移、下移,如在工资待遇、定级、房屋补助、安家费等方面。应该根据自愿原则保留毕业生原户口,为他们创造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立专项创业担保基金,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并实施服务和指导。

  朱永新:从操作层面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主要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等。而这些领域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的确趋于稳定。转变就业思路,除了通过政府行为,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建设,以及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外,更为根本的,是将就业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应该加强中小学和大学的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

  “失业率”代替“就业率”

  朱永新:目前我国在大四毕业前统计“就业率”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相当多的学生不太可能在尚未毕业时落实工作单位。强调在毕业前落实工作单位,还会影响大四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屡见报端。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适当的、有效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用“失业率”统计来代替“就业率”,对毕业半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组织进行失业登记。

  高校应提倡中途就业

  卢强:高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安排,允许学生中途就业,保留学籍。增加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自由。同时应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要求。

  有些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企业技师兼职为师。加强与社会合作,邀请社会上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辅导。可以按照企业订单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前分阶段到企业工作,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人才培养。

  不要都搞“小清华”

  徐匡迪:高等学校必须改变培养目标,不能都办研究性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各地不要盲目攀比研究性大学的数量和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数量,大量的地方性院校应该培养应用性人才。

  刘玉岭:现在,在211院校中存在“清华办的我们就办,清华不办的我们就不办”的现象,其实一味攀比、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太大,而且这样的“大清华”、“小清华”不适合社会需要。

  刘西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清华干不了什么,而市场需要什么,那我就干什么”。

  贺大经:学校应该独立面对市场,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模式、设施。都一流就是都不一流。

  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

  卢强:职业教育应该实行“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分阶段实习,使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

  徐匡迪:职业教育的学制要缩短,学费要降低。应该面向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重要方式。

  贺大经:政府应该对下岗职工和城市农民无偿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共实习平台;国办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变成示范单位。

  立法反对“就业歧视”

  陈万志:在我国,就业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血型歧视。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只规定了“劳动者就业不得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而对其他歧视均无认定,使人们在观念上产生混乱,导致就业歧视大行其道。对此,我们建议应尽快修改劳动法关于就业歧视的认定,并将反就业歧视立法尽快提上立法日程,力争早日形成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对反就业歧视作出司法解释,以解目前之急。政府招聘人员更应严格防止出现就业歧视行为。

  严防“教育通胀”

  陈万志: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警惕“流动性陷阱”

  陈万志:当初实行高校扩招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当我们把教育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时,它原有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实上的、没有节制的“教育产业化”倾向。目前,高校的学费水平已超过了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现实中已出现了一个“消费怪圈”:启动教育消费———试图扩大内需———教育收费冻结即期消费资金———教育储蓄剧增———内需不旺,消费低迷。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已经由过去单纯的金融产品逐渐演变为具有“保障性”、“预防性”、“支撑性”功能的准公共产品,从而形成“流动性陷阱”: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人们依然尽力储蓄,而这其中相当部分是要用于子女未来教育支出的。当教育支出的重心落在了每个家庭里,当子女毕业后因一时失业经济不能自立时,由于教育收费和应付子女失业风险的储蓄而冻结的消费资金将远远超过学费,这就大大有悖于当初扩招的初衷。必须充分考虑促进就业和增加即期消费这两项重大问题。

  研究生教育不是“养鸡场”

  陈万志:要重视研究生扩招对就业问题的影响。近几年考研热不断升温,今年全国约94.5万人报考,录取人数33万人,最近3年的研究生招收数量已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由此带来诸多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加剧,以前是一位导师指导2-3名研究生,现在多到20-30名。并且,迫于就业压力而考研是大多数学生的心态。当考研被简单的功利目的所驱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下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研究生教育不能搞“养鸡场”的模式追求规模效益,在高校(特别是研究生)扩招中,规模效益的“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质”。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用心家书之留澳日记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