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创意考题”为何在现实中碰壁

http://y.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 16:42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李新玲

  3月6日、7日,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举行了今年招生的专业课考试,考试内容很传统:素描、色彩、速写,与其他专业一样。而前3年却不是这样,2001年~2003年,设计学院的招生考试比其他专业增加了一项名为“创意考题”的专业素质测试。

  专业素质测试要求考生在3个小时内,按照命题,以生活中常见或熟悉的事物为素材,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创意表现,并完成色彩效果图。

  “这是一项综合考试,既考学生的现场反应、想像、联想能力,把构思的图形画出来,又考了绘画的表现力。”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郭津生教授说,通过这样的考试,确实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作为辅助分数,挑选了一些既有绘画天赋,又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可惜的是没能坚持下来,难度太大了。而且改变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缺乏创新教育的现状,也不是一场考试能够做到的。”郭津生教授说。

  谈起当初为什么要在多年不变的美术学院专业课考试中加上一项“创意考题”,郭津生说,传统美术类考试只考素描、色彩和速写,这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考试,却无法从中发现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但想像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恰恰是一个从事艺术设计的专业人员最宝贵的基础能力。

  “创意考题”通过考生对命题的理解、判断及思路展开,考核学生的知识面、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效果图的完成中,则通过考生的构图组织、形象及色彩的整体表现效果,考核学生的默写和艺术表现力。

  考题分别以物、汉字等为题材。在往年的一道考题中,要求考生以电话为第一素材,调动想像力,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图形创意,画出3张图形。一位考生的第一幅图是半个西瓜作为底座,上面是电话听筒,而分布于边上的西瓜籽则是拨号按键;第二幅是太阳和地球各拿一个手机通话;第三幅是一个无绳电话变成了一只大耳朵,听着动听的音乐。

  老师给这位考生的评语是:采用借形表意、异形同构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有趣。图形以线为主,粗细结合,组织有致,表现力较强。

  在以汉字“闻”的字形为素材的试题中,一位考生以闻字的变形字,画出了闻酒香欲醉、音乐动人、听者动情3个图形;以时钟为素材的考题,考生想到了时间贵于金,可以飞走,可以跑掉,可以咬人,创意出时钟小鸟、时钟砝码和与时钟赛跑的人3个图形。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系大三的一位同学说,这种考试非常新鲜有趣,类似于脑筋急转弯,要求迅速展开想像,最难的是画出来,完全不同于照着石膏像或是静物画出来。当年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就是因为不适应这种考题而落选的。

  记者在美院随意采访了几位同学,较一致的看法是:这样的考试不死板,只要平时多观察,反应快些,默写能力强就能画出来,同时对绘画基础也进行了考查。

  这么一项既能选拔人才又受到考生欢迎的考试方式,为什么只推行了3年?

  与郭津生教授一起力推这项考试改革的天津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系系主任庞黎明教授说,主要因为阅卷时的困难。

  他说,现在艺术类招生年年火暴,天津美术学院去年近一万人报名,有许多学生同时报几个专业,最后艺术学院6个专业的考卷就会有近两万份。“创意考题”不同于素描,优劣没有参照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思路不同,最后完成的试卷不同。老师要对每个考生负责,就要多看画面,多思考几分钟,努力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图。这样评判一张试卷平均需要花费10分钟,一个老师即使每天工作10个小时,也只能评判60份试卷。

  巨大的工作量,以至于有的老师委婉地提出“罢评”。相比之下,传统的素描或色彩考试,老师把十几张卷子摆在一张桌子上,采用扫描式的阅卷方式,一比较马上就会从中选择出最好的。

  郭津生教授认为,阅卷难最关键的是没有标准,有些学生的意图,老师无法理解,无法评分。由于评分难,势必会出现副作用,把一些原本优秀、思维开阔的人才拒之门外。

  还有一点,如果只有一所学校采取这样的考查方式,考生认为有难度,就会不愿意参加这所学校的考试,学校就会因此失去一部分好生源。权衡利弊之后,郭津生和庞黎明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我们的目的是想改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大一统的局面,我们国家现在的工艺设计、工业设计、装璜设计等缺乏新意,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考试不过是其中一个环节,改变艺术教育现状需要系统改革。艺术类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的也是应试教育,甚至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尝试的这个环节现在看来是失败了,可它只是与其他环节对接不上,终究有一天,还会采用这样的方式的。”郭津生教授说,持反对意见的老师也承认这种考试的方向是对的,只是不合时宜。

  对于天津美术学院的考试创新,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北京2008奥运标志国际评委林家阳教授持赞同观点,因为这与他所一直倡导和实践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异曲同工。

  林家阳教授对目前的艺术类高考持非常明确的批判态度。他说:“美术院校的考试试题、教学内容、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在考试时,画石膏像、画人物、画静物,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模仿,无法考核考生自身的创造能力,这些违背了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南北一致,又形成了一批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毕业生。”

  他认为一切技能(包括绘画技巧)都可以通过专项的合理化培训达到一定的高度,而创意能力则需要整体的基础,如天赋的激发、全面的知识和学识的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等。

  据了解,林家阳教授所在的同济大学艺术学院已经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加入创意训练。今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的招生考试中也加入了“创意考题”。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用心家书之留澳日记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