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从一张纸中看中美教育差异

http://y.sina.com.cn 2004年1月6日 10:10 《青年文学·下半月版》

  文/李一芳

  暑假里得了空,翻看了一本美国的高中数学教科书。

  其实也是受了二中的一位数学老师的启发。那节双语数学课上,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张纸到底能折多少次?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无数次!纯理论来分析判断这个问题时,我们确实答对了。然而老师摇摇头,说:“一般不会超过八次。”全堂不信。老师鼓励我们试试。我随意拿了张张,对折、对折、对折……到了七次时就已经不能折了。还不信!再挑了张卷子大小的薄纸,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上了最高超的折纸技巧,完成了八次对折,可是,第九次,唉……

  据这位老师说,这道题是在美国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最后几页里找到的。在那几而里,还有很多类似的题目,美国人把这种题称为趣味实践题,是大多数学生在教科书中最喜爱的一部分。

  这倒是不足为奇,我想我们这些中国学生也喜爱这样的趣味实践题。只是,突然间,在小小一道题里,我所看到的是其中映射出的巨大差异,也让我不由地感慨起来。

  看看中国的教科书吧:用所给的长度及仰角计算出塔高;用所给速度、时间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和位移;计算甲乙各自将花多少时间完工……在理科的教科书里,“计算”永远比“实验”多。

  所以我说,中国的教育创造出了一大批因勤奋而成就的天才,却可惜少有因实践而成就的天才。

  即使我们曾经嘲笑美国人高二才开始学习中国孩子初一就懂得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即使我们曾经把十指张开来讽刺美国人连乘除法都算不清,可是我们却无法去讥笑美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为,在这一方面,目前的中国学生都还望尘莫及。

  一定有人的过这样一个例子:中美学生同堂,教师要求算出一天中时针与分针花有几次相遇时,中国学生开始奋笔演算,而美国学生则开始拨动自己的手表。尽管最终答案只有一个,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早已显现出了中美教育上的极大差异。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各国的教育体制、水平、方式都各不相同。单就中美两国而言,难分孰优孰劣,毕竟两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两国的人文底蕴不同,两国所造就的人才类型也不同。然而,既然我们看到了别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中的优势,何不拿来借鉴一下呢?我想,我们的“素质教育”多少也会有些进步吧。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大四那年的北大六女生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