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酷炫生活正文
你们为什么不要实习生?大学生初尝求职苦涩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11:26 《羊城晚报》

  [现场]:找兼职到底有多难?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都反映找兼职不容易。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前往职场,亲自体验找兼职的困难。

  北京路难觅暑期工

  两年前,记者为觅得一份服装店销售人员的兼职工作,曾走遍北京路店铺。大部分商铺都表示不聘兼职,记者只好空手而回。昨天,记者再走北京路,发现情况依然没变。

  整条北京路,商铺密布,只有两间店铺有意聘请兼职或暑期工。佐丹奴、班尼路等大型服装专卖店则表示只会聘请全职销售人员。一家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聘请销售人员的时薪是4元,每天要工作10小时。

  超市酒店也不要

  记者来到天河广利路,去开张不到一周的一家超市碰碰运气。进入经理办公室,找到负责人,待说明来意,那位负责人很快回应:“我们这里不考虑兼职和暑期工,只招收能长期工作的。”不管如何说,他们始终守住规定不放,记者无功而返。

  从超市出来,途经附近一家酒店正招聘服务员,记者打算试一下。找到负责人后,他首先问有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记者老实回答“没有”;他又问是哪里人,得知会说粤语之后,他又称必须有工作经验。记者以做服务员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为理由,再次争取机会,他考虑了一下,提出邀记者到旁边的会议室谈。眼看事情渐渐谈拢,记者问这份工最短需要做多久,等对方明白原来记者想找兼职,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部化为乌有。

  中介服务无信息

  记者又来到南方人才市场和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寻找兼职的信息,但那里发布的信息都是关于就业的,几乎没有兼职或者实习的信息。

  南方人才市场门口,很多人在派发找工作的传单。传单上的工作类型五花八门,当记者问有无兼职时,他们均表示有,但当记者追问费用时,他们告知登记就要收取一百元中介费。

  在携程人才中介处,记者再次询问有没有兼职信息,接待员一听“兼职”就问“是不是到九月份就不做了?”有了前面的教训,记者就称可以做两三个月的。他说“那行,现在就可以帮你联系单位,成功之后收一百元中介费。如果只是暑期或者周末才来做,就不能介绍了。”了解情况之后,记者以需要再考虑一下为由离开了。

  基本无兼职机会

  据记者观察,不少用人单位都对“兼职”或“暑期工”这类词讳莫如深。有些岗位如电话接线生、服务员等等,进入的门槛很低,却很少考虑“兼职”。有的中介机构表示,许多人成功应聘后只做两三个月就辞职,这与暑期工这样的短期兼职并没有很大差别。采访中一些正在兼职的学生透露,他们应聘的是全职岗位,但面试时并不表明是兼职,到开学的时候再辞去工作。

  [调查]:学生兼职热市场需求冷

  连续一周来,本报记者走访广州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做过兼职,还有20%的大学生目前正在做,但在暑期找兼职工作相当困难。

  调查表明,50%的大学生做暑期兼职是为了补贴学杂费;40%的学生做暑期兼职是为就业做准备,这部分学生做兼职往往带有实习性质,他们看中的是积累经验,对于报酬不是很在乎。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所找的兼职工作比预想的差,兼职收入比预期的少,大部分兼职日收入在50元左右。还有学生认为兼职不能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调查显示,大学生兼职的单位多为个体和私企,党政机关、国企和外企大多不愿聘用短期工作的学生。某著名外资石油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有规定不聘用暑期工或兼职学生。

  获得兼职信息的渠道单一,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问题。在未从事过兼职的受访学生中,有兼职实践想法的占三分之二,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广州今年已举办了两次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兼职招聘会,先后提供了1万个岗位,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众多学生的需求。

  调查显示,获得兼职机会的学生,一半以上是熟人介绍。另有网友透露,许多企业不是不请兼职或暑期工,而是因为有限的兼职岗位早已让熟人介绍的人填满。

  [访谈]:为什么不愿接收实习生?

  暑假过半,许多学生都有撒网式投放简历求聘兼职的经历。他们不知道哪里需要实习生,而很多单位完全没有招收实习生的考虑,现实注定多数求聘愿望会落空。

  针对上述情况,广州市南方人才市场交流部杨部长有如下看法:

  要学会接人待物

  杨部长认为,相对于毕业生,实习生不太被企业接纳。“我们这里每天平均有上千企业来招聘,招实习生的屈指可数。”他说,现在就是应届的毕业生也不太受欢迎。每年企业真正愿招的应届生只有最优秀的20%,剩下的基本上都要过两年才可以定下来。

  他认为,首先,学生要从自己身上要找原因,很多实习生连待人接物都不懂,业务上又有很多事情要教,高端的做不来,低端的又不愿做,结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实习要“管”住嘴巴

  忠诚度也是实习生的问题。他说,很多人实习只是为见识一下社会,那有什么责任可言呢?做好了皆大欢喜,做不好是扣他工资还是骂他一顿呢?长期员工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经济压力,做不好就可能养不起家,做起事来都会认真很多。

  实习生的索取欲望太强了,从来不去想我可以为企业做什么,就会想企业要给我什么,这种心态本来就不正确。

  还有一点就是实习生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到处讲自己实习的企业如何如何。企业肯定不喜欢你把他们的运作说出去,不要说是坏话,就是好话他也未必喜欢你说,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泄露商业秘密。

  企业没义务收实习生

  杨部长说,学校的人才培养有问题。“企业在收了大学生之后常会问:他们在大学究竟学了些什么?怎么什么都不会?”

  他认为大学和企业的沟通远远不够,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

  从另一方面说,企业不收实习生无可厚非。“企业不是学校,企业需要可以创造效益的人才,最好能减少培训环节。能够有实习生培训项目的都是很有实力的大企业,一般的企业负担不起这种成本。学生摔几次跤就自然会明白时世艰难。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们没有培养人才的义务。”

  自由发言

  走马观花锦衣玉食 社会实践变旅游度假

  暑假期间,各高校的大学生们纷纷走出校园,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本该是让他们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培养品格的好机会。然而,一股不正之风也趁机刮起。

  我的一位朋友,参加了一个暑期实践团,前往中部某地级市调研。后来得知,除了往返的车旅费由接待方承担外,实践团在该市调研期间的所有花费也都由对方负责。在这五个工作日的时间里,他们住在当地一家四星级宾馆,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每顿鸡鸭鱼肉肯定不缺,还有些山珍海味,每餐桌上的食物连一半都吃不完。相关的接待部门还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一辆中巴,作为交通工具。

  所谓的实践活动,就是到当地一些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厂矿企业参观,由于时间的限制,参观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当然接待方也没有忘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带领他们免费游览当地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在临别前还向每位团员赠送了精美的纪念品。而最后他们只要交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作为实践“成果”。

  这哪里还是社会实践?完全是一次免费度假!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的赤裸裸的腐败行为!而这一现象并非只是个案和特例,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们有必要反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运作机制的不足,并尽快拿出改革措施。

  希望各界能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学生们也要加强自律,坚决抵制任何玷污社会实践公益性的行为。(实习生 车琳 黄妮娟 张斯华 华俊峰 黄卓航 刘宇韬 曾思韵 冯明媚)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