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青春校园 > 正文
联合国副秘书长致辞

http://y.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7:03 新浪校园

  主持人(闵维方):非常感谢布什总统精彩的发言。也非常感谢Richard Ewing博士。下面有请联合国副秘书长Joseph Verner Reed先生致辞。

  Joseph Verner Reed:北京论坛的主席韩主席、布什总统、范副市长、女士们、先生们,布什总统,谢谢您刚才对我的介绍,我要向您和现在的小布什总统表示敬意。我非常荣幸能够在北京论坛2005年的开幕式上进行发言,在这里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进行发言,在这里我们要祝贺这次会议的主办方北京大学、北京市政府以及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感谢他们作出的巨大贡献,来召开这个论坛。我们相信,这次的论坛将会是对现在大家正在寻求全球的和平与共同繁荣的过程中一次学术上的交流。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到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以各种各样的身份来到中国,我以个人的身份作为美国的官员,以及联合国的官员都来过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在任何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在此我要特别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现敬意。但责任往往也是伴随着成功而来的,就像在这次会议上你们将会讨论到的那样,在我离开纽约之前,安南秘书长要求我向大家转达他的问候,以及祝愿2005北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安南秘书长让我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他在联合国6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在这里我就引用一下。他当时是这么说的:今天的世界和当年创立之初的联合国所住的世界很不一样,联合国必须应对这个新的变化,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看到现在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面对饥饿、疾病和环境退化时仍然束手无策,尽管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对付的方法来帮助这些人民。

  去年9月,150多位各国总统和首相及总理在纽约聚会,希望能够对于这些挑战作出一个共同的应对。来自穷国和富国的领导人都承诺要作出具体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之后能够在今后10年里面减少世界上50%的饥饿和贫困,他们决定为联合国建立新的机构,来保护人权,并且建立那些战后过的长久和平,他们承诺要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且采取集体行动,在必要的时候挽救人民,使得免受种族屠杀和其他罪行的摧残。这个成果显示出正是今天的现状,联合国的各个成员国要求我们联合国秘书处做很多的工作,联合国现在已经有60岁了,他需要向所有一切有机生物体一样进行更新、重生,联合国最近得到了很多的批评,我们也犯下了很多的错误,而我们现在世界更要求我们有效率地进行工作,2005年的世界峰会最终使得我们可以看到,这是联合国新一代领导人所主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贫困与疾病做斗争,为战后国家建立机制,保持长久的和平,我们所作出的进展是非常广泛的,比起这60年来联合国的运作当中的哪一次单次会议都要多得多。我们作反恐、人权、民主、秘书处管理、维和以及人道主义方面都作出了长足的进步。首先在管理改革方面,世界的各国领导人承诺,要进行管理的改革,使得秘书长更加有效,能够更加负责任地工作。这其中包括要求秘书长提供一份审议报告来回顾在联合国成立55年之初所进行的所有的工作是否实现了,当年的这些要求,同时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来进行改革。

  另外,专门提出要加强联合国的人权机制,人权高专正在实施他的行动计划,这得到了峰会的支持,在今后的几年当中人权办事处的办公经费、正常预算将增加一倍。而在这里,第三我们要继续打击恐怖主义,正向我们在联大会议上所谈到的,各国领导人首次承诺要打击一切形势的恐怖主义。最近,我们正在根据当时的决议来完成一个综合公约,打击恐怖主义。第四,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有关于和平建立委员会的细节情况。第五,要对发展作出更多的预算拨付,每年增加500亿。在这些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胡锦涛主席访问了联合国,并且积极参加了峰会的对话。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中国是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我们非常希望中国能够继续给予我们联合国工作的支持。

  女士们、先生们,联合国是大家的联合国,它不是国际社会当中一个奢侈的摆设品,联合国是一个唯一的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行机体的合作。为了促进和平与安全,联合国是唯一的一个全球性的工具,联合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全球性的机构来促进进一步的发展,联合国是唯一的一个世界性的机制来保护人权。联合国也是一个唯一的共享的框架,来加强国际法。本着同样的精神,我相信国际民间社会也是人类良知的展现,它是社会创新的力量,也是发展的监督者,非政府组织、劳工组织、各个基金会、私营和公共机构,大学以及其他的学术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民间社会的组成部分。2005年北京论坛非常好地证明了

北京大学以及国际和国内专家与学者在这里共同促进知识的交流,为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祝愿北京论坛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闵维方):谢谢Joseph Verner Reed副秘书长。接下来我们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步步长吴启迪致辞。

  吴启迪:尊敬的大会韩主席、北京市范市长、北京大学许校长、尊敬的布什总统和夫人,各位尊贵的客人、各位来宾、各位校长、学者、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北京论坛2005开幕式,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本届北京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北京论坛是以促进亚太地区学术与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学术论坛,与会的知名学者众多,他的举办是北京大学的一大盛事,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哲学界的一大盛事,我相信通过这样高规格、高水准的学术会议,对促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学术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提出,要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的学者应该志存高远,找准方向,创造出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真正体现出中国学者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学术气氛。五

  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助于开拓我们的事业,提升我们的学术品位。我认为,一个民族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顺应国家的发展规律,参与国际发展的主流,才能在竞争中兴旺发达,北京论坛正是我们向世界学习和交流的窗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中达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的目的。本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的机遇与发展为主题,这无疑是十分具有远见的,这一主题对中国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

  在未来的两天会议中,各位学者将深入探讨涉及哲学、历史、大众文化、国际关系、经济、公共卫等众多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相信本届北京论坛一定能够集中各国学者的智慧,为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这里,我们也感谢各界的大力支持,感谢赞助者的大力支持。最后,预祝本届北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闵维方):谢谢吴部长。下面请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先生致词。

  范伯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尊敬的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首先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第二届北京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尊贵的客人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创办于2004年的北京论坛,是在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世界级学术会议,论坛以北京深厚的人文底蕴为依托,联合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在介绍和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届论坛继续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为子主题,可以相信,这些对话和讨论是非常积极的,会是非常有成效的,闪光的智慧将在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发挥,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将共同体会到和谐的魅力。北京市现在正在建设一个国际大都市,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城市,在这个进程当中,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和文化,因此我要向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大量心血的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表示感谢,向支持论坛的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表示感谢,向前来参会的各位尊贵的客人们,和各位学者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北京城市文化建设、为北京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距2008年

北京奥运会还有996天,在这次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我们正是凝聚了全世界关心北京奥运会举办的人们的智慧,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构想,那就是一方面我们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指导观来举办一次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奥运会。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个机遇,来更加进一步地提升北京的文化、文明、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大家可以看到,北京市举办这次奥运会的理念,和我们北京论坛的出发点,和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完全吻合。

  所以,我们期待着,本次北京论坛能够为北京的发展、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能够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最后,祝第二届北京论坛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