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大学周刊正文
大学“拉拉”群体现状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5:39 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大学周刊》记者 慕予 萧然 重庆、上海、郑州报道

  在和拉拉交往的过程中,记者一直以T的身份,试图窥探到这一群体真正的生活状态。在记者接触到的拉拉中,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保持着绝对的低调,不会公开宣称自己是拉拉,不熟悉者很少能触及她们的内心;一种则以自己是拉拉为荣,总会以最抢眼的方式高调表明自己的身份。在与这些拉拉们交往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这个圈子里美好的一面,也看到了阴暗的一面。大学校园中的拉拉一族,早已从暗夜中走出,坦然生活在最明媚的阳光地带,却仍然以外人所不知的方式继续自己的潜行。

  不断扩大的校园拉拉群体

  目前,国际上对同性恋者数量的通用计算标准是,约占人口比例的4%,而女性同性恋者的数量占人口总数的1%~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劳曼的调查表明,约有8.6%的女性在

青春期后有过对同性的性欲望或者性经历,中国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则表示,这其中至少有3%的女性是绝对的同性恋者。而在拉拉圈内,普遍认为拉拉的实际人数不仅于此。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目前的大学校园中,拉拉群体的数量已经远远大于3%的比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由以往的以沿海开放城市、大城市为主向内地、中小城市普及;人文科学的专业中,拉拉群体的人数要明显多过于自然科学专业,但二者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Cindy告诉记者,在她周围的同学中,完全是拉拉或者是有拉拉倾向的绝不在少数。她认为也许是自己就读的学校是外语院校的原因,大家对拉拉的接受程度普遍比较高,“几乎每个班级,每个寝室都会有拉拉的存在。”据她介绍,文化多元化的上海是拉拉之风盛行得比较早的城市,早在2002、2003年,在上海20岁左右的人群,特别是大学生当中,拉拉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她接触到的校外拉拉群体中,以外语、艺术、文学等专业的居多。近两年拉拉的数量增加很快,在这些“热门”专业中,一般一个寝室有一名同学是拉拉,其他同学受其影响也会对这一群体感兴趣,甚至亲身尝试。

  而身在郑州的安然则认为,郑州作为一个并不发达的内地城市,拉拉的群体数量也远多过于人们的想像。郑州大学校园中的拉拉群体之前一直存在,但数量不多,也并不引人关注。从2004年起,这一群体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也开始走向公开化。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像她一样的纯粹的女同性恋者,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抱着猎奇心理加入的追随者。在专业上,各专业中拉拉的数量区别并不是很明显,外语类和师范院校要相对集中一些。而一些自然科学专业则有很多真正的T,只是这部分人,基本上都很低调,却是真正纯粹的拉拉。还有一种拉拉集中的院校就是一些实行封闭管理的院校,由于生活封闭单调,学校一般又禁止学生谈恋爱,拉拉的出现是这种环境造成的必然。只是这部分拉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圈内的交流比较少,相对比较独立。

  重庆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拉拉聚居地。就读于沙坪坝区某高校June认为,重庆的拉拉数量在各院校比较平均,主要原因是重庆的一些学校都在山上,地址比较偏僻,彼此间的交流也不多。“一般,地址越偏僻的学校,拉拉的数量也会多些。”聚会,拉拉的表达方式

  同性恋者的活动方式自然是隐秘的、单独的或小集体的,其活动场所并无定势,住所、公园、宾馆、饭店、咖啡厅、KTV甚至教室、图书馆都在其列。随着校园拉拉群体从地下走向公开,聚会已经成为拉拉圈内的经常性活动,一些专门为拉拉们提供服务的酒吧也随之出现。虽然大学校园内的很大一部分拉拉已经不再掩饰自己的身份,但拉拉之间的这处聚会却一直保持着其神秘性。邀请记者参加聚会的Cindy介绍,参加她们聚会的基本上都是上海各高校中的学生。拉拉的这种聚会没有固定的形式,大家都是圈子里的人,聚在一起各玩各的,更多的人参加聚会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是拉拉。

  通过和几位拉拉的交流,记者了解到,这种圈内的聚会不定期地举行,一般没有固定的组织者,都是几个熟悉的拉拉朋友想出来聚一下,便各自邀请朋友前来。人多的话会事先和酒吧老板打招呼,可以包下整个场子。而有很多这种酒吧的老板本身就是拉拉,有时候她们也会组织这样的聚会。因为这种自发的组织形式,圈外人很少能进入拉拉的聚会,新加入者一般是由原有的聚会成员介绍,大部分拉拉都有在网上聊天的习惯,通过一些论坛、网站结识新的成员,一般要在QQ等聊天工具上聊上一段时间,熟悉后才会带她来参加聚会。还有一些则是学校的同学或朋友,也必须进入拉拉圈子才会被带进聚会现场。最近一两年时间,一些专门的拉拉网站也会举行相关的聚会,但Cindy说她们一般不会参加这样的聚会,因为这样的聚会人比较复杂,很多人参加聚会只是好奇,或者以参加聚会来表示自己的身份。

  校园拉拉并非异类

  在中国,同性恋曾长期被视为禁忌,直到在2001年4月发行的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同性恋才不再被统划为心理异常的病态。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社会的主流观念中,同性恋仍然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因此持绝大多数同性恋者都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长期以来处于性压抑状态。而在对大学校园拉拉群体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那么,大学校园中的拉拉群体,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呢?调查表明,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同学的眼中,对拉拉的声音都分成了对立的两个不同的阵营,总体来说,学生中反对的声音不大,而老师则多数对这一群体的存在持否定的态度。

  通过对我们采访的几名拉拉及其同学、老师的了解,我们发现,在大学学生当中,对拉拉群体的看法有几下几种:1.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行为,觉得拉拉一族变态,不道德,恶心。对同性恋有明显的歧视心理。持这种看法的人很少,具体构成情况为男生多过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同学多过来自城市的同学。2.拉拉的出现正常的社会现象。既然社会上有同性恋者的存在,大学校园中自然也会有。持这种看法的同学占一定的比例,且性别、地域上的差别不大。3.认可拉拉群体的存在,不歧视,但却认为这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异于常人,对其存在着好奇。这种观点在大学生当中所占的比例最大。4.赞扬拉拉的勇气,认为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并对这种方式心存向往。持这种看法者多为追求时尚的女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她们在绝对人数上不算太多,但却是校园拉拉的潜在群体。

  学生中的拉拉反对者,大部分是针对拉拉在校园内的过度亲密行为。“学校里有一对女生就经常在寝室走廊里抱在一起讲悄悄话,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毕竟寝室也是公共场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的大学生中,对拉拉的主流看法是宽容的,虽然也有不同观点,但基本上都肯定拉拉在大学校园中确实存在。而在大学老师当中,一种普遍的看法则是否认学校中有女同性恋者的存在,多数老师表示并不知情,或者认为所谓的拉拉其实只是女生中一种比较亲密的友谊,并非真正的同性恋。而谈及社会上的拉拉现象时,老师一般持反对意见。安然的学校中有一位中文专业的老师这样对记者说:“现在学校对异性的爱情尚且不支持,更何况同性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还是少去考虑这些东西。”但也有少数老师表示从理论上来说,既然拉拉是一种现象,就有其存在的原因,对此,学校和老师只能像之前对待校园爱情一样,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默许态度。

  《大学周刊》记者 慕予 萧然 重庆、上海、郑州报道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