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粤剧《花月影》能否复制《牡丹亭》的成功模式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6:49 新浪校园

  今年4月,著名作家白先勇携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来到北大,连续三天的演出场场爆满。演毕,人们对该剧仍津津乐道,昆曲一时风靡。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运作和轰动效应让很多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现在,被海外华侨誉为“中国粤剧第一团”的广州粤剧团携其这两年来耗资最大,也是粤剧界争议最多的新派代表作《花月影》来到北大,即将在10月20日在北大百年大讲堂开始他们的北方首演。

  在运作方面,此次的《花月影》与半年前的《牡丹亭》有很多相似之处:(1)北大效应:苏州昆剧院和广州粤剧团都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文化产业研究所合作,借叶朗教授倡导的“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系列活动进入校园。(2)名人效应:《牡丹亭》请到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担当其制作人,《花月影》则请出粤剧界泰斗红线女作为其艺术指导。同样的合作单位,同样的宣传方式,同属一个“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化系列,都让人们很容易将二者联系起来。

  就艺术创作本身而言,二者也同样努力在传统艺术中融入现代元素,力图打破传统戏剧的曲高和寡,追求视觉、听觉上的美感,加快节奏,既迎合年轻人的品味又保持了戏剧本身原汁原味的唱腔唱调,努力使自己的观众群大众化、年轻化。那么,《花月影》是否能够延续《牡丹亭》在年轻人群中的轰动,值得期待。

  事实上,为赢得现代观众对戏曲的重新关注和喜爱,粤剧《花月影》比《牡丹亭》走得更远。《花月影》,这部仅灯光投资就花去近百万的“现代版”粤剧,其灯光、音乐、舞美堪称一绝。不仅将传统的三件器(琵琶、扬琴、南胡)与交响乐融合在一起,灯光方面较多吸收话剧、西洋歌剧的特长,更在粤剧中加入了影视蒙太奇效果和现代舞蹈。当昆曲就“是否为了扩大观众,放弃传统艺术的雅致独特”展开讨论时,粤剧已经和传统挥手告别,在坚持现代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这是两种不同的探索,谁对谁错无从定论,谁优谁劣只能留给观众去评说。

  到底是由年轻演员担纲、服装清新雅致的《牡丹亭》更能引得观众,还是由粤剧名角出演,服装、舞美都更加绚丽,更加西方化的《花月影》能够胜出,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