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文学硕士的自白:我的内心有一事无成的卑微感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21 中国青年

  表面看去:我正当年,高学历,没准是将来社会的精英,可是内心里却怀着一事无成的卑微感……

  文-李文杰

  填志愿时误打误撞地就报了中文。好友笑说,从此诗词歌赋,不是学者就是作家了。毕业后,才知道中文可以学到博大精深,也可以学个百无一用,全在个人了。但我偏就是平庸之人,既不落后,却也带着对文学的畏惧之心徘徊在它的边缘,始终靠它不近。

  大学期间,系里的文学青年就让我相形见绌,动辄引用尼采与《圣经》的思想,从哲学角度透视社会和世界,用文学的激情追问理想与现实。有一次,我无意间谈起做学生干部时的一些琐事,却被才女们上升到“女性是否可以决定政治的性别”的话题中去了。那段时间,觉得文学就像哥特式建筑刺向高空的尖顶,而我只有仰视跪拜的份儿了。我喜欢池莉笔下世俗又热情的真实生活,可是这不能声张,太“俗”。

  作为一个以学习文学为业的人,应该具有更高的层次和个性的眼光。常常对着那些国外经典巨著冥思良久,唯恐挖掘不出更深的禅机,对于前卫先锋的著作,更多的是触目惊心或抓耳挠腮不知所云。面对着评论中动辄出现的“解构”“话语权”“颠覆”之类的激情评价,哪敢有半句怀疑。一次,一位知名作家在报告会上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充满深情地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农民生活的艰难,他们善良、朴实,一代又一代在贫困中挣扎,走向妻离子散……这是他创作素材的源泉,也是他写作动力之所在。他说自己也想竭尽所能,帮助周围的人们脱离这样的生存困境。一席话让我泪流满面,感受到文学带来的真实征服,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文学了。可是报告会结束前,台上的老师们依然面无表情地用格式化的语言,从文本、语言等学术上的各方面评价了作家力作的价值,唯独没有提及自己读书时的心灵的感受。突然之间,我感受到所谓文学评论的奢侈和豪华,还有它的理性。也许作为一个专业学生,应该有更多保持距离的冰冷的专业体会,可是被架空在生活之上的文学还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会后,同学也纷纷表示了与老师们相似的感受。于是,我由疑惑变得羞愧了,中文成了我入不了门的一个门,听不懂的一句咒语。就这样隔膜着,水中花、镜中月一般。我所研究的文学是比我想像的更边缘、更脱俗和更高深的文学,而我又在它的边缘。

  顺着保送的竿子,我成了一名文学院的研究生。我也期望研究生的生活能带来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激情,然而研一的开局让我知道我甚至更边缘了:连用来质疑文学的时间和心理空间都被杂念挤得七零八落的。班里的人数少了,年龄更加参差,大家秉承多思考少发言的作风,聆听着导师的训诫。同学们中有不少发过论文和小说,口才了得,稍差些的也能把课本背个烂熟。平时大都独自行动,言谈间更多专业上的探讨,似乎多说些别的就是对这“研究生”的不敬了。

  我自惭形秽之余,也受了几分感染,俨然一副向学者靠拢的样子,比以前更频繁地进出

图书馆,说话频率骤减,内心的孤单则与日俱增。老师所讲多为照本宣科,而考试也成为老师为了保证课堂收视率的策略。社团活动里,我们都要算大龄青年了,本来不忍心和学弟学妹们争夺社会实践的证书,可是加分和将来的工作挂着钩,还是件扣人心弦的事,于是只得“靠成绩加分,靠论文加分,靠考勤加分,靠民意加分”。虽然说不清楚这一二三四分加下去是否就一定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人,但还是不能放松。

  也许是中国的学生在多年教育机制下被培养出一种怪癖,只要“分”这种东西存在,就发了疯地想让它攀升。“分”是现实的,除非你才华盖世有目共睹,不然就有不可预知的危险,所以,我要加分,可我又怀疑自己会不会变成这样的一类人:缺少自我的意志,不懂得内心的需要,追随别人,为外界的价值标准所左右,善于争夺,不成功心理就不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永远都生活在幸福的边缘呢?

  我发现自己更边缘了,离文学研究生“该有”的所想所为越来越远了。表面看去:正当年,高学历,没准是将来社会的精英,可是内心里却怀着一事无成的卑微感……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