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昔日神童今何在 神童教育何处在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49 千龙新闻网

  昔日神童今何在

  就在两位神童退学引发的社会舆论达到高潮时,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媒体立即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谢彦波“有心理问题”、干政“自我封闭”的“不幸”命运。

  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1977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宁铂。

  本科毕业之后,宁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从1982年开始,他三次报考研究生,但都放弃了考试。宁铂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9年、1990年、1991年,他连考3次托福,均未过关。

  1988年结婚之后,宁铂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中科大。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一年后,他再度出家……

  “神童”谢彦波受到困扰的时间要比宁铂晚得多。1978年,谢彦波去中科大入学时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从入学时起,老师和同学们对谢彦波的担忧就从没消散过。“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尤其严重。”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但是,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回国后,谢彦波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不过,他本人对物理这门学科却越来越怀疑。过去,他认为科学是神圣的,但是最近几年来,他开始怀疑整个科学体系。他试图查找一些漏洞,进而证明科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干政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 回国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表示他可以回科大读博士。令大家惊讶的是,干政拒绝了。

  几年之后,在家赋闲已久的干政又表示想到科大工作。这一次科大没有同意,当时科大聘用教师已有新规定,博士文凭是必要条件。而干政也表示不想读博士了,但他长期找不到一份工作,他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最终,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了与母亲共

同居住的家里。

  “神童教育”何处去

  昔日神童“不幸”的命运再度将“神童教育”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不禁让人疑问:“神童教育”还要不要再搞下去?如何为智力超常的“神童”创造合适的教育环境,避免他们的“不幸”呢?我国的神童教育到底存在哪些困惑?


1986年,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在做实验

  “我们的态度是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办好少年班。争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据学校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非常高,85%以上考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远高于本校普通本科生。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一般在30岁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比如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都曾在中科大少年班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该校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卿以他掌握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培养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可以毫不惭愧地说,少年班成立至今,中国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哪个系有这样的成绩。”

  而据世界天才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主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任施建农博士介绍,“神童”即超常儿童是指在学业、机械、音乐表演、绘画艺术、领导才能、体育才能、交往能力和文学才能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智力超常的儿童约占全部儿童总数的3%,按此比例计算,中国3亿多儿童中,约有智力超常少儿近1000万。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有北京市户口的14岁以下儿童187.8万,也就是说,北京至少有1.88万超常儿童。

  “因材施教,超常儿童进入少年班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生命历程的关键时期。”不久前,北京八中少儿班办公室主任赵大恒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要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加速发展,必须从身体成长,心理健康,人格形成,智力发展,潜能的发挥等各个方面全面加以培养。

  “总体思路是要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 赵大恒认为,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学生,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三位一体开放式教育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更加丰富,观察思考更加主动,更加全面,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自己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环境,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超常教育还存在着教师、教材、超常人才教育的评估等诸多困惑。曾经担任中科大少年班教师的贺淑曼教授认为,最主要的是超常人才的持续发展困惑。在校学生都是潜人才,潜人才在走入社会后转变为显人才。他们变成真正的人才既有自身的适应能力问题,也有社会的认识观念和体制等问题。人才的持续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因为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项大中小幼的系统工程,哪个环节有失误,都会给人才成长造成损失。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