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南方周末:名家推荐大学生暑假阅读书目之一(4)

http://y.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9:15 南方周末

  梁治平

  年龄:46

  现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主要著作:《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

  暑假是个读书的好时机。上大学时,我会把那些平日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通常是所谓课外书)留到暑假时读。学期里我期待那一天,就像期盼着一顿盛宴。不过,那时不像现在,没有人给你提供“菜单”,而且,“店”里也没有丰富的“菜肴”。现时的麻烦是,“店”多,“菜”更多,目迷五色,口爽五味。这时,“菜单”便多少有些帮助了。

  我推荐的第一批书与动物有关,不过在这里,动物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而生的。然则,动物何用?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先就认为,动物生来就应当为人所用,那这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因为无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动物要受人役使和利用这一点无可改变。如此,则无所谓开放的讨论,也不会有公正的结论。

  刚刚出版的这套“护生文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让我们了解到人与动物关系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也了解到现代人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深入思考。英人考林·斯伯丁的《动物福利》是一本讨论这一主题的简明扼要的著作,而且富于实践色彩。在当代动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动物福利思想影响最大。但在有些人看来,若要认真对待动物,只讲动物福利是远远不够的。用汤姆·睿根的话说,问题不在于扩大囚禁动物的牢笼,而在于打开牢笼,还动物以其应得。汤姆·睿根是哲学家,也是动物权思想的创始者,不过他的这本《打开牢笼》并不是一部艰涩的哲学著作,相反,他要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告诉读者,动物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讲动物权,动物权论者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如何成为动物权论者。他还认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动物权论者。他的书就是写给我们这些人的。

  讲动物权利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有人拿这样问题去问动物权论者:失火的房子里有你的孩子和爱犬,你是先救孩子还是先救狗?《动物权利导论》的作者弗兰西恩干脆把这个问题变成书的副标题,大有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他如何对付这个难题?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正是我认为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对解答难题有兴趣,不妨从本书“附录”作者对20个他常遇到的问题的回答开始。弗兰西恩是法学家,也是哲学家,他的书,推理细致、论证缜密,而且不离日常生活。实际上,除了教书和写书,他也代理有关动物的诉讼。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道德问题,也是宗教问题。从宗教角度能够对这问题说什么?《天、地与我》是一本关于亚洲自然保护伦理的集子。这本书讲述了宗教伦理在亚洲历史上和当代自然和动物保护运动中的作用。它的作者从学者、官员,到王子、王后和宗教领袖,其代表性颇为广泛。比较起来,由一位神学家撰写的《动物福音》风格全然不同。作者试图写一本可以鼓舞人的书,一本“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和灵魂的书”。我认为他做到了。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调和了虔敬的沉思与激情的告白。读者只需花几分钟读一读第九章“使我们有梦的梦想”,就会相信我所言不虚。

  《绿色生活手记》是“文丛”中惟一一本中文著述。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说它“是一本好看的小书,文笔清新,陈义平实”。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熟悉数字的环境问题专家,也不是笔下生花的所谓环保作家,但她推己及物的情怀和观察生活的细腻,却让她的议论既亲切又有说服力。自然,她也带我们回到当下的中国,让我们环顾左右,决定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自己。

  如何对待“他人”,这涉及到正义问题。200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正义的两面》(慈继伟著)是一部值得再三推荐的著作。这里不能复述作者的观点,也无法演示作者的论证,我只能说,除了对正义主题感兴趣的人,那些想学习如何对日常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人,还有那些苦于不能用简洁、明白的汉语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只有17万字的小书。

  如何对待自己与教育有关。这几年,大学教育改革动静颇大,其中,北京大学的改革方案最受瞩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时下的改革有没有希望?有两本书可以对照着一读。《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代表了北大改革者的思路;《谁的大学》(薛涌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则表明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前一本书的作者现在执教北大,后一本书的作者曾经就学于北大。两个人都关心北大,关心中国的大学教育,但他们位置不同,风格不同,视野和视角不同,结论更大相径庭。同时读这两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争论,但是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当然,对教育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妨多找几本相关的书来读,比如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对台湾的大学教育改革有些影响。2000年的牛津版又增加了作者1990年代写成的若干篇什。它与前两本书讨论的具体问题可能有一点距离,但可以帮助读者开阔眼界。如果我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学会正确地提出问题,知道如何作出健全的判断,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下期将刊登陈嘉映、傅杰、应星等学者的推荐书目,敬请垂注。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