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选择分科也就选择命运 文理分科是不是毒瘤(3)

http://y.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7:53 重庆晚报

  文理兼修回味甘醇的岁月

  文科理科并驾齐驱,在两个王国里自由骋怀,这种岁月成为美好的回忆。时间越久,文理分科越明显,这种感觉就来得越强烈和真实。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组82岁的退休教师董贞熙,至今仍怀念那段日子。“1940年,我进入黄桷垭的一所教会学校广益中学(现重庆五中)上高中。那时没有实行文理分科,但班上的同学都知道,谁的化学、物理好,哪些人的文、史、哲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高中时,我很喜欢物理,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及西方有名的哲学书籍,几乎都被我通读了一遍。那时也没有太多的作业,大家学得都很轻松、愉快。闲暇时间,几位要好的朋友还在一起谈古论今。三年后,高中学习结束。有的同学参加了工作,想考大学的就复习准备。我的各科成绩比较平衡,在物理方面多用了一些时间,后来考上了中法大学,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从事物理力学研究。”

  “高中时,我们也学语、数、外、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目,与现在的学生差不多。那时不分科,同学们不但学得比较全面,同时也还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时,大学分为三类。一类是理工科,二类是医、农科,三类是文科。在高中结束前两三个月,大家才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侧重地接受老师的补习,然后去考大学。1956年,我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教研组退休教师张瑞燕告诉记者,“大学虽然读的是理科,但我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仍对文学、历史比较爱好,始终有一种亲近感。我们在口头和文字表达上不觉得吃力。”

  1959年高中毕业,现巴蜀中学的江崇明老师认为,“最理想的模式应该在我们那个年代。”重庆晚报考评办公室的邵健,1962年从巴蜀中学考入四川大学。“也就高考前一两个月分班重点复习一下,而不是分科。我后来听说现在分成文理科班了,为什么分?我不明白。第一个反应就是分开后这些娃儿能学些啥子呢?”

  记者大致调查了一下中国的大师级人物:钱伟长、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苏步青、陈省身……他们学贯中西、文理兼长,既能搞科研,又能写诗词。通过比对,记者竟得出一个沮丧的结论:他们的中学和大学求学时代,几乎都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在他们之后,已很难找到能与之对话的人了。

  我国近代物理力学奠基人之一、世界知名科学家钱伟长,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2001年,89岁的钱老回母校苏州中学参观,与校友、师生座谈时谈到,文科、理科都是可以学好的,关键在于要树立学好这些知识的精神和动力。

  国外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爱因斯坦,他同时是音乐家,演讲家;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佛逊,集科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于一身。著名画家达芬奇,同时还是科学家。法国数学家拉佛阁,文学修养甚至超过了文科生,他所偏爱的作家包括在沉重和苦难中拉人生之纤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位法国使馆文化官员说:“拉佛阁是一个真正的文人。他的论证报告长达几百页,用词准确精美,算得上一部真正的著作。”

  王蒙在谈“科学·人文·未来”时说,我常常怀念那些精通文学、文艺与自然科学的文化巨人:达芬奇,罗蒙诺索夫,莱卜尼兹等等。

  在中国应试教育沉疴已久,文理分科大行其道的现实下,这种怀念不会减少,只会增多。

  将近30年我们就这样分过来了 被动的选择和固执的坚持

  中国的文理分科,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后天发育中被动接受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因此以分科教育来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事实上,后来前苏联对此也作了修正。但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就照搬“苏式”,并长期实行。造成很多学生严重偏科现象,文理兼通的综合性高水平人才,没有发展“土壤”。

  1949年后,为培养专业人才,首先从外语学校开始,成立了西安、重庆、南京等8所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并在50年代进行了专业大调整。

  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的院系大调整是新中国成立初的第一次高校合并。这次大调整的历史背景是建国初期工业化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自1952年起,国家将同类专业合并成专业学院,为国家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的轨道,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高校办学体制。50年代的高校合并将各高校的相同专业集中合并为新的单科院校,虽然工科院校和专业得到了加强,但专业面窄,且理工分家,文理分家,文法、财经等学科又砍得过多,伤了元气,较单一的专业化趋势明显,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更趋困难。

  上个世纪60年代至文革结束前,高中一般不分文理,学生学两年便进入社会。或者因成分好,被推荐上大学。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其后,为分类选拔人才,高中文理分科趋势加剧。从1977年算起,中国的文理分科差不多已有30年历史。

  从1992年开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全球化的需要,高校进行新一轮的合并。通过不同学科性质的高校合并来形成综合性大学,改变了单科性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文理渗透、学科融通、知识交叉的课程体系形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条件得以改善。

  1997年,中国高校扩招,更多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应当说,应试教育的影子该逐渐淡去。但事实上,这种影子反而更加清晰了:文理照样分科不说,中学生负担更加沉重,为了提高升学率,生源大战铺天盖地。现在中国的中学生比过去学得更苦更累……

  毋庸置疑,中国的文理分科圆了不少人的大学梦。但这种梦的实现,来得太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理分科的弊病越来越明显。

  拿什么来拯救你:文理分科

  1998年下半年,教育部提出“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的基础上,加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

  2004年,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省、市,开始实施教育部的“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新举措。

  但这并没有改变文理两科分门而设的现状。重庆的部分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对此感到担忧,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西师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易连云认为,“学校分文理是为高考做准备。目前的考试方式不合理,仅仅取消中学教学文理分科,而高考不变,丝毫不起作用。高考一旦改变,自然有了风向标。”

  “也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方法。”童贞熙有一个在德国读11年级的孙子,跟父母在德国已生活了13年。“德国的义务教育是13年,小学4年,从5年级开始,学生分流到好、中、差学校。从12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情况,文理学习才有所侧重。我的孙子理科成绩好,他在理科方面加强了学习。”童贞熙告诉记者,“在德国,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最后进入了技校,中等的学生进入中专,优秀的学生就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他们的文理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全面。”

  西南农大农学与生命科学院长李加纳说,“但是,我们国家教育资源太稀缺了,估计短时间内做起来很困难,普及高中教育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一些大学也在采取补偿措施,在大学低年级加强文、理、艺各科公共必修科的建设,文理必须选修一些基础课程。如文科生的高等数学和自然科学导论、数理逻辑等等,全部纳入必修的学分。”

  重庆一中高三班主任生物老师陈渝认为,“如果要取消文理分科,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这一项政策的执行纳入对学校的评估打分。可以学习上海3+X+1的大综合考试综合考核模式。这里面分不清有多少比例的物理知识、政治知识、地理知识,模糊文理的界限。比如中东战争的材料分析题,就涉及国体政体,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物、医学等知识。然后在尊重个人志愿的基础上,针对农理工等专业设置类别考试,从政史地理化生中选考一门。”

  这一点,与2002年重庆师范大学在该校化学学院设立国内第一个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作法有点相似。该专业融入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课程。虽然仍是一种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但它对促进文理合作具有实际意义。它培养的学生,大多对文科知识有相当的兴趣。目前,该专业学生吕晶,创作的一部校园小说《边走边唱》,已成功上市。这部小说受到著名评论家、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白烨的大力推荐。一些青年作家称赞其作品“书中涉及了大量的知识与引用,充分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知识面与内在修养。”

  “文理该不该分科的问题已讨论很久了,都没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市教委信息中心主任黎拥宪说,分科与否,得经教育部批准。“文革后,高考作为一种最公平的竞争方式,还在发挥着它的社会效益。但怎么调整呢?又恢复到以前吗?教育部研究那么多年了,又改革了那么多次。不是没有人想努力使其更好,有些问题,说来容易,做来难呀!

  2004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上海参加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年会”时向与会者表示:取消文理分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教育部门计划采取相关措施,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淡化文理分科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考承担了太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东西如身份、地位、前途等,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只是在形式上取消文理分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不会消失,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春意融融 更多>>
[周传雄] 黄昏(抒情)
[贝多芬] 致爱丽丝
[朴 树] 生如夏花
[S.H.E ] 热带雨林
[翻唱原音] 小镇姑娘
铃声搜索:
 更多>>
江南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缘份的天空 两只蝴蝶 无所谓
缘份的天空 ColorfulDays 又下雪了
夏虫 了不起 没时间
白桦树 很爱很爱你 刺激2005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