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贫困山区义务支教:徐本禹 他感动着中国(2)

http://y.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 10:44 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条件比想象中更差,孩子比想象中更淳朴

  徐本禹和村长一家吃住在一起。原来徐本禹是不吃辣椒的,可是来到这里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让他不太适应。而且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

  徐本禹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成了他学习的乐园——一张比较大的桌子上摆满了书籍,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1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多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问全班4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全班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焦裕禄;只有一个学生听说过孔繁森,我心中有一种钻心的痛,我不知道这些孩子应该从什么地方教起。”

  支教生活单调而艰苦,但是徐本禹“无怨无悔,特别是看到那些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一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收获着泪水。”这是徐本禹回武汉后写在日记本上的话,每一次翻开它,狗吊岩的孩子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自己身旁,硬把几个煮熟的鸡蛋塞进他背包的场景,就浮现在眼前,孩子们擦着泪眼,不停地问:“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感动母校,感动善良的人们,感动中国

  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了一场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激昂的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报告会后,他又返回了狗吊岩村,依然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办学条件更差,学生更需要帮助,因此我决定忍痛割爱,离开狗吊岩,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2004年6月26日,在接到徐本禹描述当地教育困境的信后,华中农大派了两位教师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并马上将考察情况报告给学校。当他们还在大方县的山路上颠簸的时候,就接到了华中农大校长张端品教授打来的电话:“学校决定捐助8万元帮助徐本禹,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

  2004年7月11日是华中农业大学暑假的第一天。从贵州归来的一位教师把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网上。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仅仅几个小时的工夫,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从发出帖子的7月11日到7月20日短短9天,这篇帖子在各个网站点击总数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帖子的。他们在跟帖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感动”。

  紧接着,从祖国内地到港澳台,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澳洲,无数电子邮件和短信息发给徐本禹和当地政府部门,要求捐款捐物。成千上万善良的人们在邮件、信息中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

  (编辑:桔子)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妇女节快乐 更多>>
[齐 秦] 1945(抒情)
[林依晨] 孤单北半球
[林志颖] 不熄的灯
[张敬轩] 断点(迪曲)
[翻唱原音] 一万一千..
铃声搜索:
 更多>>
祝你开心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猪之歌 两只蝴蝶 生如夏花
缘份的天空 我们的爱 你是爱的源泉
购物快乐 河东公狮吼 一句深情的话
送老婆五千万 我愿意 真正的三八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