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寒假留校生与其免费年夜饭 不如寒假做保姆

http://y.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09:39 中国青年报

  2月8日是大年三十,首都各个高校纷纷组织留校学生开联欢会、吃年夜饭,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除夕。寒假留京大学生共约1.65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7100多人,占留校生总数的43.1%。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专门筹集了专项经费200万元,向北大、清华、人大等17所留京贫困大学生比较集中的高校发放。团北京市委筹集了“学子阳光基金”300万元,除5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内蒙古贫困大学生以外,其余按每人200元标准发放到7000多名在京贫困大学生手中。同时,向社会募集勤工助学岗位,目前共募集到岗位1500多个。(2月9日新华网)

  大年初一,媒体上有关贫困大学生在校过年的消息很多。当天有报道称,大年三十,京城留校的近100名大学生相聚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赵家台村,参加了由市教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学联共同主办的“学子农家过大年活动”。学生们纷纷表示,是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大家庭的温暖。而京城某报的标题是“中国人民大学两百多名留校生吃下六百斤饺子”,内容除了贫困大学生喜气洋洋校园里张灯结彩外,说的是学校领导要求让贫困生过个好年,晚饭食堂包了4种馅600多斤饺子。

  200多个大学生,600多斤饺子,而且还都给吃下去了,平均每人一次性吃下去3斤饺子,何等“悲壮”的场景!而这种新闻路数,到底是给政府增光添彩,还是这些新闻反映了贫困大学生的某种悲哀?这大概是今年春节最邪乎的一则新闻了。

  今年,贫困大学生进入各方视野。从农民工成为社会舆论风暴中心后,媒体喜不自胜地再度从贫困人群里搜寻出这类身强力壮的贫困者来,满足自身急功近利的新闻诉求。笔者不是说贫困大学生不值得同情与关怀,而是看到如今社会上,相对于农民工、贫困大学生而言,那些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境况要更加悲惨与“持之以恒”。也正因此,媒体介入的难度太大,不容易一次性改观;而要旷日持久坚持不懈地关注,也非新闻媒体的强项,自然就被弃置一旁。找些没病没灾的大学生来折腾,总比关注低保甚至无保人群来得爽。

  在校生得宠,回家的恐怕就变成了倒霉蛋。我甚至不免猜想,明年春节留在学校的人数一定会增加。

  就算是吃了年夜饭体会了京郊民俗见到了校领导的恩惠,完事以后呢?贫困生还是形单影只,那顿饺子最多管饱一天,而太阳照样升起,贫穷依然挥之不去。即使是那些受到社会赞助回家过年的贫困生,除了免费旅行外,一切也照旧。

  且不说媒体动辄号召大众捐款是否涉嫌将社会责任从政府转嫁到社会,只是看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与其劳民伤财弄什么年夜饭,发放数量不等的压岁钱,不如脚踏实地为包括贫困生在内的大学生开发并提供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机会。

  有道是“救急不救穷”。说的是,如果别人有了危难,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是善举;如果别人处于贫穷状态,则不是靠解囊相助就万事大吉的。中国的贫困人群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远非通过向社会募捐、或干脆政府掏腰包吃个年夜饭提供火车票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由于家庭状况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早就是社会耳熟能详的事;而他们由于落落寡合,出现自闭性格倾向,甚至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环境中萌发或加剧反社会心理,也不时见诸报端。在这种局面下,如何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则成为首当其冲的责任要义。

  我以为,与其输血,不如造血;与其动用社会资源搞花里胡哨的年夜饭民俗游免费探家,不如向贫困生提供货真价实的能力提升机会与社会岗位。虽然看上去高校也有类似校园里勤工助学机会的供给,但对于学生来说,走上社会走进社区才是真切的需要。

  比如,每逢春节京城都会出现保姆荒,即使政府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动员2000多名志愿者上岗,面对几十万个用工需求还是杯水车薪。在如此就业市场状态下,为什么不能向贫困生提供这些走近市民家庭的工作机会?空巢老人需要陪伴,干吗不让同样有着情感需求的贫困生去做?要知道,这种现象,在国外是很普遍的。

  何必

  (编辑:稻草人)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