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校园热门话题:期末复习 借同学的笔记狂印(2)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0:28 中国青年报

  学生热衷复印笔记责任在教师,讲笑话时机、“抖包袱”方式年年一样

  首师大的另一名教授认为,出现“笔记版本学”这种不正常现象的责任主要在教师。很多教师用记忆性的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因此学生认为,只要背好笔记,就可以对付考试,于是复印笔记、背笔记就成为了学生的考试“第一取向”。

  为了保证学生都来听课,一位专业课老师宣布,期末开卷考试只考“课上讲过的”。但后来他发现自己不得不补充一句:“复印笔记不得带入考场。”

  一部分教师不注意及时更新知识,年年都重复一套讲义也是“复印笔记”得以流行的原因。北大毕业生小蒋回忆,读本科时,一位文学史老师的课十分精彩,同学们都十分爱听,有一次大家听他在课堂上讲了一件趣闻,一起开怀大笑。结果课后他们与师兄分享这一笑话,发现师兄们也听过。再一比较,竟然连讲笑话的时机、“抖包袱”的方式也一模一样。继而发现,从前的笔记和现在老师的讲述内容鲜有区别。当然,大家还是很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不过从此以后,师兄们尚未销毁的笔记就出现在课堂上,有人对照着笔记听讲、复习。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程恭让认为,要使复印笔记的现象消失,需要完善当前的考试机制。应该考虑改进当前的考试手段,传统的“白纸黑字”考试方法单一陈旧,应借鉴现代技术手段和西方大学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采取论文等方式,来改革我国目前的考试机制。

  《02级复印他人笔记的同志们请注意了》的帖子最后是一段警诫之语:“望大家使用笔记尤其是复印他人笔记能深思、明辨而慎取之,方可免遭误导。以后复印笔记应注意选择精善之本为底本,取诸本加以参校,谨防以讹传讹,流毒弥远。”这段关于“笔记版本学”的技术性探讨里,并没有涵盖更长远的忧虑。

  前一门考试刚一结束,小蒋就用复印的笔记做后面复习的草稿纸。毕业刚半年的他说,后来印象深刻的还是自己课上听过的、记过的,复印笔记上的内容,考过之后,再翻看,就觉得很陌生了。

  “只要学术性的、传授固定知识的课程存在,笔记的传抄就不会避免”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年教师称,在自己做学生的年代,复印的笔记已经开始流传,只是当时是传抄,而当时的学风比现在普遍好得多,可见复印笔记不应该单纯从道德、风气的层面上来对待。当一种行为成为风气,必定有其外在原因。

  作为教师,他承认,有些课程自己每年固定讲授,因此备过一次课,以后往往不愿意做大的变动。有时候自己做的讲义,“敝帚自珍”,觉得可以一字不易,时间久了,每年讲课套路都差不多,学生反应也一直不坏。

  作为文科教师,他所讲授的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并不快,因此除了有时补充一些新的学术论著内容,多数知识完全可以通过书本的方式教给学生。他的许多前辈兼同事,自己的讲课内容经过积累和完善,都正式出版为教材,有的还在各高校通用。而这些同事讲述的内容甚至不如书本上丰富和完善。他认为,复印版笔记的性质,和那些教材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播方式把印刷变成了复印。

  他也认为,这样的现象毕竟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但他并不认为通过个别老师的努力可以消除。“只要这种学术性的、传授固定知识的课程存在,笔记的传抄就不会避免”。他认为,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甚至进而在教学层面上就解决这个问题。他举例说,现在有些经济类院系的教师,将讲课内容做成讲义发放给学生或放在网络上,供人下载,这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办法。(记者 张伟 实习生 李福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