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正文
北大五四奖章获得者张翔:我的支教生涯(图)

http://y.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22:53 新浪校园

北大五四奖章获得者张翔:我的支教生涯(图)
北京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张翔同学

  主持人:大家好!我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报告会的主要嘉宾:北京大学学工部查晶副部长,团委郑清文副书记、团委学术实践部卢亮部长,社会学系党委书记吴宝科教授,社会学系团委陈宝剑书记,社会学系学生工作办公室顾林枝老师。下面欢迎吴宝科教授做重要讲话。

  吴宝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社会学系在这里隆重召开“傲骨虚心真力量——张翔经历报告会”,

北京大学学工部查晶副部长、校团委郑清文老师等莅临报告会。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费孝通教授老一辈教授的指导下,在多方面做出了可喜成绩,培养了一批批社会责任感极强的出色学生。张翔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张翔同学是中共党员,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4年考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社会学系2004年级博士生的班长。他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到贫困山区山西灵丘独峪中学支教一年。以实际行动响应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中提出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将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同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的伟大号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张翔同学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使独峪中学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记录。

  与此同时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助学工作,在农村支教的社会实践之路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张翔同学先后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社会学系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五四奖章。今年10月他作为北京大学两位候选人之一,参加全国大学生2006年度十大人物评选。

  我们旨在通过这样一次报告会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基层院系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型,促进学生工作创新,开设和推广《北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讲座》的规定和要求,并将这一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更重要的是,通过张翔事迹报告推进全体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北大二字不仅意味着光荣,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国家需要振兴,我们的科学文化需要进步,我国有10亿人口生活在农村,社会中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希望同学们像张翔同学那样认真学习钻研知识、将来走向社会运用自己所学报效祖国和人民,成为国家有用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吴教授。下面有请我们的师兄张翔同学。  

  张翔: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下午好。感谢大家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支教经历。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成长背景。我1977年出生在温州,属于文革后在温州改革开放大潮中长大的第一代。这个背景对我后来去支教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我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当时温州很多地方还非常穷,但是到我上小学、上初中以后温州那个地方开始慢慢地富起来了。这个事情就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当我上了大学以后,很多人在讨论温州现象,温州模式等等。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么穷的一个地方,国家也没有什么投资,为什么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很快发展起来了?

  1996年我高考考得不错,超过了北大分数线,但是当时是先估分后填志愿,我当时估低了,没敢报北大,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就挑专业了,我后来考到中国金融学院,因为据说那个学校的就业是不错的,所以我到中国金融学院学了国际金融。中间一个重要转折点是98年的时候,我在北大读书的一个高中同学对我说北大有一个老师讲课非常不错。我就跑过来听课,是周其仁教授主讲的《发展经济学》课,关心的问题是贫困地方怎么发展起来,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听了他一学期的课以后我就决心考研,让自己圆一个北大梦。周老师有一个特点是注重社会调查,所以我就跑到社会学系旁听社会学系的课,然后就决定考社会学系的研究生。00年我顺利考进了北大社会学系,师从刘世定老师学经济社会学。

  研一的时候我一直在忙着上课,但是小时候的这个问题还一直在脑子里转。到了研二上学期,隔壁宿舍有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叫杨烨,有一次我去他们宿舍,发现他不在,一问才知道他去支教了。我知道有支教这回事儿,我一直以为是大四毕业以后大家支教一年然后再回来,这才知道原来研究生中间也可以出来支教。我研二的时候他已经到西藏去了,他是北京大学学生中第一个研究生中间出来支教的,但他没有延期。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我们做社会调查如果是以寒暑假的时间到一个地方呆半个月做一些调查和在一个地方呆半年做调查得到的信息可能完全不一样。作为一个志愿者到那边当老师,到学生家里做家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调查农村社会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你很方便地进入那个社区。

  然后我就也想这样走。因为那个同学是走的比较早,他研二的时候走,他回来的时候并不耽误毕业,而且跟他的课题也可以联系起来。我是研二的时候才知道可以这样走,如果走只能是研三,研三走就涉及到能不能按时毕业的问题。当时我和导师商量我能不能这样走。我从小在温州市区长大,没有农村的体验,始终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总觉得是遗憾,我和刘老师说特别想在农村呆一年做一些社会调查。当时刘老师说社会学这边学金融过来的不多,他希望我在民间金融这方面继续做,我说我觉得这一年不会耽搁太多事情,我觉得这一年很值。刘老师也是在山西下过乡,他下乡的地方和我后来支教的地方都曾经属于雁北地区。他后来看我很坚决就同意我去锻炼锻炼。

  这样我就开始做各方面的工作了,首先是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父母总担心我身体不好,后来他们都同意让我申请。另外一个是我延期毕业涉及到很多手续问题:比如一年以后我的同学都毕业了,我的宿舍,饭卡,图书证如何处理?我是北大第一个要研究生延期毕业去支教的情况,这些问题当时都没有先例,所以当时要一个一个部门的跑手续,但是各个部门非常支持,我顺利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领导的首肯,这个事情就成了。这样,2002年8月中下旬,我和其他16个志愿者来到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灵丘县在山西省的东北角,离河北保定比较近,离北京大概300公里,如果从北京六里桥车站坐车的话,中午12点半出发晚上七八点大概可以到灵丘县城。当时去灵丘有四个学校的学生,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北大。北大同学支教一般都是到青海、西藏,但是因为我想调查比较典型的汉族农业地区,因为青海、西藏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它的经济形态又不是很典型,它是农牧业混合,所以我最后挑的去山西。我和两个山东大学的同学,还有一个团中央下派的同志四个人被分配到灵丘最远的一个学校:独峪中学。我们一共有四个点,那个点位置最远、海拔最高,所以当时是派了四个男生去独峪中学。独峪是灵丘下面的一个乡,我在那个地方是独峪村,是乡政府所在的村。

  灵丘有非常光荣的革命传统,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就发生在灵丘,在独峪旁边十几公里的上寨镇上有一个庙,就是平型关战役开最后一次战前会议的地方,后来日本人对这个地方进行过非常血腥的扫荡和屠杀。我去的那个学校一共有五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全校有200多个学生,分别是小学5年级、6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我们四个被当地校长安排教初三,因为这个学校原来的升学率很差,在全县是倒数的。校长的办校资金丰富不丰富是跟学生人数直接相关的,五个年级每个班都要生一个炉子,一个炉子一个冬天就要烧掉几百上千块钱。升学率差的话,越往上读流失的学生就越多。我们去之前那一年,独峪中学考上灵丘一中就两个人,排名是全县倒数。我教英语,另外两个山东大学的教几何和代数,团中央的那位同志教政治。我呆的那个学校条件是不错的,因为在90年代初的时候山西省财政厅在那儿扶贫,给那个学校盖了一个二层的教学楼,这个是灵丘县最早有楼房的乡一级学校,但是经过十几年这个楼房也比较破,但是肯定不是危房,因为我们去的不是灵丘最穷的地方,很多穷的地方学校房子是已经不行了,所以其实是让我们去比较远的但是学校基础条件还不错的独峪中学。

  学校很多硬件设施还是非常欠缺的,它有教室,但是没有日光灯。本来建好教室是标准的五个日光灯,但是经过几年使用以后日光灯坏了,又舍不得花钱买十几块的日光灯管,就换了一个几毛钱的灯泡,灯泡又暗又费电。他们的化学、物理实验的器材都是残缺不全的,没有办法上实验课。学校里的电是没有问题,但是没有自来水,学校里面有一口井,每天在井里打水,冬天的时候井口一结冰就特别滑,我们整天担心学生们打水发生危险。我们去的时候学校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脑之类根本没有。我们刚去的时候校长对我们特别照顾,他们都吃小米饭,我们去了以后就给我们吃大米饭和馒头,我在那儿生活得不错,我的胃口特别好。在那儿几乎总是一个菜,就是“烩菜”,就是白菜熬土豆。吃肉得等到半个月一次的过星期时进县城,最长的时候我吃了三个星期的素。因为一下子肚子里没有了油水,我当时特别能吃。我曾经创下吃饭记录,这么大的馒头我在北京就能吃一个,我在那儿一顿最多吃六个,吃了六个还没有饱还吃了一根玉米棒子,还没有饱,最后是被人拉住了,怕我吃出事情来。但是村子里可以买到鸡蛋,我带了奶粉,维生素过去,所以基本的营养还是可以保证的。那个地方比较冷,那个地方海拔1900多米,那年的10月25日就下了第一场雪,屋子里要生炉子取暖,他们是那种土暖气,得经常要叫人把烟囱里的东西弄出来,不弄的话煤烟如果堵住了烟囱就容易发生煤气中毒。我们有一天晚上烟囱漏烟,结果我们半夜起来用水把炉子浇灭了,没有暖气过了一个晚上。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